描摹世界发展的时间度量单位正在越来越小。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前我们说“岁岁年年人不同”,现在却总咋舌“三十天河东,三十天河西”。
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的大名上一次出现在热搜,还是半年前的“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彼时庞青年一面风光无两,一面饱受质疑。
没想到再次喜提热搜的半年后的今天,关键词已经换成了“青年汽车正式破产”。
11月10日,人民法院公告网刊登的一则破产文书显示,“因杭州青年汽车的破产财产已经分配完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二十条之规定,本院于2019年10月21日裁定终结杭州青年汽车破产程序”。
一时间,社交网络上的人们开始狂欢,庆祝“水氢”神话终于彻底破灭,命不久矣。
但舆论到底太过天真。
这种理想型的故事结局,显然很不庞青年嘛。顶着“水氢之父”的头衔,庞青年是没那么容易被打垮的。
其实,破产的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只是庞青年名下73家公司里的一个子公司,几年前就已名存实亡。而庞青年手上最主体的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水氢发动机的所属公司),并未受破产影响。甚至于,就连破产的青年汽车的母公司金华青年莲花控股有限公司,都还好好地活在角落。
真正的青年汽车集团才不会轻易破产。
早在今年8月,被青年汽车集团拖欠债务的海宁市资产经营公司就以青年汽车集团明确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了青年汽车集团破产清算,可最终,由于青年汽车集团提出了资产大于负债、破产程序不利于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等异议,法院最终判定其不构成破产条件,驳回申请。
我们有理由认为庞青年希望青年汽车集团走的,是债务重组的路子。
截至目前,青年汽车已经和包括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南通嘉禾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个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签订了债务危机化解方案或《债务重组协议书》,重组计划似乎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公众号《吴晓波频道》里此前有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为什么贾跃亭、罗永浩等人在面对公司危机时,想要的都是重组而不是清算,里面虽然有些细节上的错误,但整体逻辑是没毛病的。
比如罗永浩的那篇自白里,说自己不选简单的“破产”而是要尽责到底走“重组”路线,把股东责任的“简单”偷换概念为破产程序的“简单”,就有点玩文字游戏的意思。因为其实公司进入破产程序直至最终完成清算,一点也不简单。
一方面,清算意味着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款项进出都会遭受清查,涉嫌财务造假或者人格混同的账目将无所遁形。
另一方面,按照《公司法》规定,一旦被发现任何账目造假类行为,曾担任破产清算公司董事、厂长、经理,对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公司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公司董事、监事、高管。
《吴晓波频道》里的原话是:
“破产清算”带来的限制,相当于断绝了罗永浩和贾跃亭东山再起的可能,后续“翻盘”的希望就更加渺茫。
对于“劣迹斑斑”的庞青年来说,更是如此。
而只是关掉一个无关痛痒、早已脑死亡的子公司,除了能帮自己缓解还债压力,对庞青年并无任何影响。
由此可见,庞青年直到现在,或许都还打着“再捞一票”的如意算盘。
昨晚,我们拨通了庞青年的电话,试图采访一下青年汽车集团的重组进展,可无论哪次拨过去,电话那头传来的都是“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这个尤其喜欢穿亮色条纹衬衫的男人,对自己的一切似乎都在永远乐观亦或佯装乐观。
他打过很多如意算盘,给我们画过很多大饼。
单从他造车之路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从门外汉到客车、卡车、轿车“三管齐下”的巨大转变,而且借云雀壳拿到准生证,签约莲花,追求萨博,联姻世爵,就能看出庞青年的非常一面。
这个整天把梦想挂在嘴边的“企业家”,画饼画得非常专业。绝大多数听过或看过他画的大饼的观众,都会迫不及待地立刻在社交网络分享一发自己从他这儿听到或看到的异事奇闻——别管是震惊脸还是嘲讽态。
我一直承认,庞青年绝对是现在汽车市场上的“一枝独秀”,他的优点我能说出一箩筐,比如对市场走向格外敏感、对产品规划富有想象、特别会给消费者算账、语言很有煽动力等等。
从他的发家经历就可见一斑。
本来的庞青年是踩着乡镇企业崛起的步伐,坐着生产自行车轮胎的生意,后来1986年中国开始允许私人拥有汽车,庞青年立马开始生产摩托车轮胎、汽车轮胎。
再到1992年前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各地纷纷开始上马高速公路项目,庞青年又打起了造车的主意,他的观察很细致,“以前的县委书记只要有辆吉普车就很好,但时代变了,他们现在都要坐桑塔纳。所以高档车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大。”
他对时事经济本来有着敏锐的嗅觉,只可惜越到后来,越有些剑走偏门。
“只有我的汽车能在中国将国际品牌全部赶出去”
庞青年应对“越来越大的高档车需求市场”的方式,是造贵的车。
打从庞青年真正迈出造车第一步之前,其跟亲朋好友说的就是“要造就造单价100万元以上的车”。
他选择的入场方式是竞争对手相对较少的客车。
为了更直接地切入市场,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开始想方设法与德国著名客车制造商尼奥普兰公司取得联系,几经周折后,双方终于建立了直接的技术合作。
由于有了背靠的“大腿”,那时候的青年客车,一直坚定地走生产高档客车的路线,新车几乎全部是150万元以上的售价,要知道客车市场佼佼者宇通客车,当年最贵的车型也不过100万元出头。
而青年客车彼时的宣传口径,是“青年汽车将青年尼奥普兰成功地塑造成国内高档豪华客车第一品牌,一举占据了国内单价130万元以上的豪华客车80%的市场份额和单价200万元以上的豪华客车几乎100%的市场份额。”
话没有错,但更丧的真相是,他们所谓的“豪华客车市场”里,几乎也没什么其它人。
庞青年对产品的想象力比你以为的还要夸张。
2006年,青年汽车集团发布了“青年·都市航线A-380城市客车”,这台车车长25米,可以乘坐300人以上,别说在当时赚足了眼球,直到现在,它也是世界上车身最长且容量最大的公交车。
但同样,因为直到现在国内和国外都还没有25米长公交客车的技术标准,而且车身过长的公交车很容易一转身就导致交通瘫痪,所以这辆A-380,根本没有机会全面投入使用。
不过这并不妨碍庞青年借此涂画大饼,他在接受采访时张牙舞爪地炫耀:“你看我的客车打败了世界上所有品牌和所有技术部门,300万的大巴只有我们青年汽车能卖,也只有我的汽车能在中国将国际品牌全部赶出去,还能跨出国门竞争。”
庞青年在面向他们宣传自家客车时,用的话术也格外有感染力。他怕人说贵,所以着眼点全部放在了降低运营成本,而且摆出来的都是数字型的“直观”事实。
比如2004年售价100多万元的“青年·欧洲之星VIP”客车出来的时候,庞青年四处跟人“算账”:
“养路费、过路费、油耗、材料消耗、人员工资都和其他12米车型一样,但营运收益就不一样了。我们的车多出10个座位,每座收入按200元/天计,上座率按70%计,每天可增加收入1400元,年增收就是50万元,10年就是500万元,远远高于车辆的售价。而且,还提高了20%的运力,等于节省了20%的高速公路资源,减少了油耗。”
后来定位更高端、售价300万元的“欧洲之星”客车出来后,庞青年算得更起劲:
“人家100万公里无大修,我们300万公里无大修,一个车顶三个车,在这方面成本只有人家的30%。我的车有两层,人家47个座位,我86个座位,成本又降一半。而且我们测算过,油耗上我们要比别人节省70%,这样成本又只有别人的30%。
所以我有个客户,之前开着30万的车搞运输,赚不到钱,后来换了我300万的车子,10个月就赚回来了,还有30万的净利。
如果全国都达到我们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那么光是客车,一年就能节约两座大庆油田的油、一座宝钢的钢,大约一年8000万元。”
再加上庞青年尤为擅长的遍地撒网式上门推销,所以那几年,的确是青年尼奥普兰客车的巅峰时期,年销量最多时一度达到4000多辆,全部是来自企业和政府的订单。
那也是庞青年最初的膨胀时刻,“哪家企业能找出来200万以上的车子,就算有,它也卖不出去,只有我们的车子200万以上的遍布天下,而且别说200万,就是卖1000万我也能卖掉,很容易的。”
他甚至敢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比喻成毛主席。
“为什么我们敢跟国际品牌竞争?就像毛泽东过长江,把长江以北占领后,要占领长江以南。所以我们跨出国门就是要过长江,我们下了这个决心。”
回想这么些年,就算是“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也没敢用过这种比喻,造客车的庞青年,是头一个。
“在技术上我一直都想做得更完美,
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傻,但我很难改变。”
在客车市场还没站稳脚跟,庞青年很快又将目光投向了卡车。
他用和当年相同的方法,借着德国曼集团与尼奥普兰的“母子公司”关系,2003年,青年汽车集团与德国曼集团正式签约,与之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再后来,作为“组装厂”,开始了曼卡车在中国的本地化组装生产。
曾经的庞青年对这个项目也是豪言满满,“我们的卡车都是高技术的,没有一个是低技术”,但不幸的是,随着后来曼集团与中国重汽开启了合作,青年汽车就渐渐被其抛之脑后,还没等做起来就只剩苟延残喘。
而庞青年当时的说法是,“没办法,在技术上我一直都想做得更完美,人家可能花个一两千万就把这个事干起来了,一两年就可以卖了,可以赚钱了,我得搞五年,投几十个亿去做技术。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傻,但我很难改变。”
“青年莲花将来一半的产量要出口到欧洲去!”
更具名和利的乘用车市场,庞青年自然也不会放弃。
与过去的手法如出一辙,2004年,青年汽车集团收购贵航云雀轿车69%的股份,取得了生产轿车的资格证,正式进入轿车领域。
2006年,庞青年高调宣布与莲花汽车科技工程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组建联合研发中心,生产欧洲血统汽车“青年莲花”,进军国内中高档车市场。
这个简称“莲花工程”的公司其实与莲花汽车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只是同样属于宝腾集团,然而莲花汽车是正儿八经的汽车公司,莲花工程却只是个为其它汽车公司开发设计新车、并无整车生产资质的边缘型公司。
而且,依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所谓的“技术支持”只截止到2011年。
所以庞青年的青年莲花,技术加持远远不够,充其量只是个拿着莲花车标的“噱头”公司。
但这并不影响庞青年的骄傲,2008年,青年莲花首款轿车竞速上市,他为青年汽车打出“中国唯一横跨客车、卡车、轿车三大领域的民营汽车企业”的口号;2009年,莲花L3上市,他振臂高呼,“将来莲花一半的产量要出口到欧洲去!我绝对不会愁我的车卖不掉,因为我有这样的品质和优势,想不成功都很难。”
庞青年一边用“从来没有过资本运作压力,有银行想要向我贷款,我没要”的话术让外界放心,一边大刀阔斧扩张着产能,开始在山东、贵州、杭州等地全面铺开新工厂,宣布未来5年内的年产能将达到50万辆。
然而,2011年双方技术合作到期之后,宝腾立刻让“莲花汽车”以“路特斯”的名字正式进入中国,在品牌首秀上,宝腾专门强调,“路特斯中国是英国路特斯品牌在华的唯一合作伙伴,与青年莲花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随着之后莲花工程技术人员的全部撤离,本就没有研发资源的青年汽车瞬间就只剩下空荡荡的研发室,4款无人问津的待售车型,和一个个停产的车间。
还有,与政府和员工间的一地鸡毛。
因为早就说了“5年后产能50万辆”,所以庞青年早在2008年首款新车上市开始,就开始了高速扩展阶段,他们在短短五年内开工了10个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444.43亿元,建成后总产能达146.3万辆。
很多人当时劝诫庞青年:“青年汽车唯一盈利的客车业务年利润也只有2.8亿元。”但庞青年不以为意,还是那句话,不知是真乐观还是假乐观,2010年,他还在放豪言说,青年汽车海宁基地15万辆产能的贡献能够“再造一个海宁”。
结果显而易见。
由于基地产能远远超过实际销量,青年汽车的基地后来多处于闲置或半停产状态,有些基地只是组建了条临时生产线凑数,泰安、济南、杭州等基地的产能利用率仅有10%,六盘水基地更是直接遭到了工商联点名批评。
于是逐渐地,连云港市政府、海宁市政府、泰安市政府、济南市政府、杭州市政府等先后收回了批给庞青年的闲置土地。
只不过即便如此,庞青年和青年汽车也并不吃亏。
根据当时青年汽车内部人士的说法,因为“在项目引入的时候,政府就给予了财政上的支持,包括土地优惠、银行的贷款以及项目配套的地块。”
而青年汽车在拿到这些支持后,资金会一部分用于基地发展,一部分用作自己的其它项目,也就是“资金挪用”;同时,还会将这些低价收割的地皮多元化发展,比如用来进入房地产市场、用来融资、还会直接倒卖;至于类似宁夏石嘴山那种直接将4亿吨煤矿无偿提供给青年汽车开采的行为,则更让庞青年狠狠地赚了一票。
2010年,庞青年承诺在石嘴山建设年产21万辆重型卡车、10万辆莲花轿车、51万台大型汽车发动机等项目的大型工厂,而条件,是得到石嘴山政府为其提供的几家拥有采矿权证的煤矿和五处露头煤矿的生态治理工程以及其它配套资源。同时,青年汽车还和石嘴山矿业集团按照7∶3的股权结构成立了合资公司国马科技,负责人是庞青年本人。
然而,资源一到手,工作还没做多少,庞青年就已经将石嘴山的矿产资源以合作开发的名义对外转让给了私人,前后分四次,共计6.82亿元。
连国马科技的资金,也在违反《公司法》规定的情况下,被划走了高达3.5亿元。
也就是说,在汽车项目毫无进展的情况下,仅靠出售这些煤炭资源,庞青年就获利了10亿多元。
面对如此巨额的国有资产流失,即便石嘴山政府2013年就成立了专案组,庞青年本人已经158次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却至今没有拿出案件的真正定性和进展。直至今日,大批被骗走钱财的民众也仍然常聚石嘴山市信访局,希望公道终有一天讨回来。
更严重的是,这起事件直接让贺兰山的尾矿治理陷入了停滞。
后来,2018年4月10日上午7点30分,石嘴山国马科技总经理不堪讨债重负,在家里上吊自杀。
而直到此时,庞青年的说辞还是,“傻瓜才会圈煤圈地,我们闷着头干技术的人,不屑干这事。拿了地,我还要额外交税呢。”
“毛泽东不也四渡赤水吗?”
败走莲花之后,和萨博的纠葛,是庞青年彻底失势的开始。
为了再像从前一样榜上造车大佬,打从2006年开始,庞青年就向萨博抛出了橄榄枝,个中详情这里不赘述,反正后来纠缠六年,庞青年给过萨博过渡贷款,向萨博买过购车订单,前后花费5亿元,只为先救萨博于水火,再与萨博坐下来谈合作。
然而最终,2011年12月,病入膏肓的萨博还是迎来了破产。庞青年得到的,也只有一个没什么知识产权和量产基础、仅能算作图纸的“凤凰”平台。
更别提一向依赖收购外资求助外部扶持的青年汽车至今都没组建起自己有技术的研发团队,即便拿到“图纸”,他们也不会自主生产。
很多媒体在当时用“黯然离场”、“败走赌局”来形容庞青年,可他竟然又一次拿毛主席比喻自己,“毛泽东不也四渡赤水吗?”
同时,庞青年也不得不开始为使用“凤凰”平台再寻找一个合适的合资方。
这才有了后面青年汽车收购世爵汽车的故事。只是两者,依然都是扶不起的阿斗罢了。
“青年汽车可能会给大家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凭借对市场一贯的敏感,燃油车屡遭失败后,新能源,成了庞青年最后的挣扎。
2012年,在青年汽车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庞青年花大把时间宣传了自家的新能源电池,并且大放厥词,“青年汽车自行发明研制的动力电池,很可能会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凭什么这么说?
庞青年又给大家算了笔账。
“我们用的是纳米碳锂电池,充电次数能达到50万次。这和市面上的锂电池不一样,锂电池充电次数也就500~2000次。你们可能也不需要50万次,那我可以下调到20000次,一次能跑200公里,那寿命就是400万公里,跑10年20年绰绰有余。锂电池充满电要8个小时,我们只要5~10分钟。而且锂电池是化学成分,我们是物理成分,我们更安全。”
“你要是跑出租、跑商务更合适,一年能比油车省6700块钱,十年就是67000块钱,跑得越多、省得越多,如果一年能跑六万公里,能省20万块钱。”
末了还补充一句,“这可是我们自己发明的电池,全世界都没有。”
其实,这就是个被过度包装的“超级电容”,但饶是如此,庞青年的“超级电容”计划最终也没能真正下线量产,而是不了了之。
当然,他的口若悬河却并未停止。
庞青年不但直到2014年还在说“我们的电池是全世界最好的”,还成为了最早绑定上特斯拉的主儿,公开宣称“大家知道特斯拉就是莲花汽车调校的,所以我们在电动车上绝对有先发优势。”
再后来,电池项目失败后,庞青年又想到了氢能源,2017年,青年汽车集团下线了全球首辆水氢燃料汽车,2019年,又下线了首台水氢发动机,然后一次比一次愈演愈烈地,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只是这一次,或许没有更新的未来市场,能给庞青年另谋出路了。
他走到了死胡同。
但其实,在今天的汽车市场上,又何止一个庞青年呢?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有了比当年更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互联网传播的愈发疾速,电商行业的欣欣向荣,分享经济的裂变盛行,一切外部环境都让创新与营销的成本不断降低。这是创业者们摩拳擦掌的热情的时代,也是画饼大师们蠢蠢欲动的躁动的时代。
一个“庞青年”倒下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庞青年”站起来。
更别提这个庞青年,还在死胡同口直挺挺地站着呢。
来源:autocar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