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是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创新技术,它让“电”拥有了一个可移动的载体,并直接影响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借助电池的力量,1973年,摩托罗拉公司发明了“移动手提电话”;1979年,世界第一台个人便携式磁带放音机(walkman)在索尼公司诞生;1985年,东芝推出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Toshiba T1100。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正像改变这些传统设备一样,电池正在对汽车产业进行着一次刷新体系的技术革命。
锂电池帮助了小型设备实现了移动化,直至今日实现了不可估量的移动设备市场。而电池同样也服务到了火车、轮船以及航天等重工业领域,这样一个个小小的“电池”,最终承载了推动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责任。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重要位置
当锂电池技术应用到了汽车领域之后,电池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传统燃油车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竞赛中一样,电池技术在当下成为了各国发展汽车电气化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源头技术。战场虽切换,但硝烟依然浓厚。
电池技术直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三个指标:续航、性能以及安全。从在消费电子时代开始,锂电池的尖端技术一直掌握在日韩企业中,其它国家在电池技术领域一直在试探性的发展和跟进,这也让日韩企业几乎是以寡头的身份控制着所有涉及电池技术的行业。但就当全球开始进行汽车电气化产业转型时,这个契机似乎让风向开始往中国转移。
全球汽车产业向电气化转型,对电池原材料的需求爆发式的增长。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原材料主要分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铜箔铝壳,正极材料要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二。而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原材料中最核心的部分,锂资源成为了近十几年来全球重要的稀土资源之一。伴随产业扩张,锂资源的需求量和价格也在持续增长。
资源储备和能源条件间接决定了下游技术的发展,像我们在寻电之路第一集中说道的一样,中国依赖石油进口不仅没有议价的主动性,并且在整个资源从开采到应用的产业链发展机会一并丢掉了。
而在电池原材料的争夺战中,中国几年前在拥有“丰富资源”的条件下,却因开采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落后,强依赖于进口。我们先来看一些关键的信息和时间点:
1.中国现拥有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锂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分布式盐湖。
2.虽然锂资源丰富,但几年前,中国电池原材料仍主要来源于进口,议价权弱势。
3.盐湖提锂技术一直掌握在国际上少数的企业当中,此前中国“盐湖”主要用于提取镁、钾等工业元素。
4.发展新能源产业后,需求推动中国从之前锂矿开采切换到高难度的“盐湖提锂”。
5.中国在电池原材料端提取和生产的弱势,间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终端价格。
6.因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中国目前已规模量产电池正极材料“碳酸锂”的技术能力。
而就在过去几年时间中,中国在电池原材料锂资源的提取技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为了真正挖掘到中国当前在这一冷门领域的技术成就,在《寻电之路》第一季中,我们深入到了青海省无人区腹地,零距离参与到了电池正极原材料从提取到生产的全过程。借助中国新能源产业而起飞的锂资源产业现状如何,这条产业链将带来多大的价值,我们都将在青海无人区内找到答案。
青海省格尔木市往北280公里,在方圆200公里的无人区内,围绕着“吉乃尔湖盐湖群”,一座于2017年投建,2018年正式投产的中国电池级碳酸锂工厂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开荒、破土、建厂、投产。
来源:汽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