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机器?
在埃森哲大中华区资源事业部总裁翟飚看来,机器本身还是机器,除了动力学更小一些,保持功能一致以外,新机器最大的变化是内涵。内涵上的变化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是连接性和学习能力。老的机器更多是单一接受人类给它的指令来进行操作,但新的机器应该是有感知能力、有判断能力、有行动能力。
10月22日,远景科技集团在北京举行以“新机器”为主题的技术创新日,发布新机器战略,提出“新机器就是网络定义的机器”,并携旗下智能风机、动力电池、智能物联操作系统、远景维珍FE车队等业务板块集体亮相。
远景CEO张雷表示,机器就是网络,网络正在定义机器。机器网络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体。网络智能体的特征是无处不在的感知、预测性的感知,同时拥有协同。然后是不断的进化,把人从机器中解放出来。
远景是谁?为何提出新机器概念?远景在动力电池领域是怎么做的?
远景是谁?
张雷于2006年从海外回国,带领10个人的团队创立远景。
今天,远景科技集团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科技企业,旗下有中国第三大动力电池企业远景AESC、第二大智能风机制造企业远景能源、以及全球领先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
张雷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被美国《福布斯》杂志中文版评为“中美年度创新十人”,同时被国际组织“能源转型委员会”选为理事。在他的带领下,远景在2016年作为唯一的能源科技企业入选《财富》“定义中国未来50家商业先锋”,并作为封面企业被报道。2019年6月,远景科技集团荣登全球权威机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50家最聪明公司”榜单前十。
早在12年前创始之初,远景的使命就是为人类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而能源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人类最重要的可持续未来。
远景已经可以让风力发电设备达到0.2元/度电的成本,让中国70%的土地的风电成本低于传统火电。张雷表示,当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成为“新煤炭”,动力电池取代石油成为“新石油”时,我们还需要一个新的网络,这个网络将会真正推进能源转型。
远景科技集团执行董事丁民丞更是用ABC为远景总结了三个特点,A即Adaption,就是适配,实现机器互联,需要应对各种不同场景的机器设备都可以连起来。不仅是连接设备,还要连接系统。B即Best Practice,在操作系统里面,最佳业务实践是算法,是模型,是工具。C就是Common Service,数据系统打通后,怎样赋能创造新的业务场景和价值,需要操作系统开放式提供通用服务和通用数据。
远景在做什么?
“新风机”、“新电池”、“新智联”是远景技术创新日上三个重要的演讲主题,无疑也是远景正在做的重要业务领域。
远景作为最早提出智能风机概念的公司,在几年前就表示要用软件去定义风机。10月22日,在2019风能展览会上,远景正式发布了最新的智能风机技术。搭载EnOS™ Inside“超感知”智能风机,构建以风电场数字模型为内核、边缘端为基础的可扩展智能技术能力,全面感知风机健康与性能,可以实现各部件间、各机组间动态运行优化。实现风电场全生命期的高质量运行与资产增值。
而EnOS™,正是远景智能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目前管理全球超过100GW能源资产,相当于英国总装机容量;连接全球超过6000万个智能终端设备,相当于2018年iPhone在美国的总销量;每日消息量达到22亿,相当于Facebook累计点“赞”总量;每日数据量达到440亿记录数,相当于70%的WhatsApp 全球消息总量。基于EnOS™,远景智能为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工厂、智慧出行和智慧城市等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智能产品。
而远景定义的“新电池”,同样借助EnOS™实现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动态融合。
远景怎么做电池?
动力电池是远景在收购AESC后的新业务。
张雷表示,“我们做动力电池的第一天就没有把自己看为一个电池公司,我们想创造一个网络定义的电池。”
AESC有一个非常好的基因——极致的安全性,究其原因,除了日本的工匠精神,正是整个电池的管理体系在保证着极致安全性。
另外,电动汽车的挑战不仅仅是电池自身的安全,更关键的是电池怎么融入到人类能源体系当中,而这就需要跟楼宇、建筑、电网进行非常高效和实时的互动和平衡。
通过一次次的创新,AESC已经创造了一个永远不会爆炸的动力电池,让每一个乘客感到安全以及舒适。当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成为“新煤炭”,动力电池取代石油成为“新石油”时,我们还需要一个新的网络,这个网络将会真正推进能源转型。远景AESC无疑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在远景AESC中国区总裁赵卫军看来,AESC“9年48万辆40亿公里0严重事故” 的业绩,靠的正是AESC持续的研发投入,包括电池跟整车设计以及定义、也包括根据汽车行业最高标准进行完整测试验证的体系、还包括匠心文化下的精益制造。
远景认为,网络智能可以让电池更安全,这又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更多的感知,在远景AESC电池模组中会放入像膨胀感知的传感器,可以更多地感知、预知电池发生危险甚至热失控的情况。而且除了能够控制电池之外,还可以更多的跟车上的各种机器、各种零部件进行协同、进行社交。
除了安全问题,动力电池还面临成本的挑战。
赵卫军提到,电动车运营成本已经达到燃油车的四分之一,但初始购置成本还是很高。如果电动车的初始购置成本能够持续下降,占电动车成本的50%的动力电池成本首先要下降,电动车其他零部件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电池。
如何让电池的成本持续下降?其实网络智能已经开启了一扇真正的大门,这个大门是什么?远景认为,电池拥有多属性价值,不仅作为电动车的动力来源,还有一个关键的属性,就是能量属性。但其作为能量的储能属性,其价值始终没有被变现。
我们知道,电动车只有10%的时间行驶在道路上,去完成交通工具的使命,剩余90%的时间都是停着的,停在各种停车场以及各种环境下。这个时候网络智能可以帮助电池与家庭、楼宇、园区、城市的能源网络发生社交关系,能够反向给楼宇、家庭、园区带来能量。
赵卫军具体提到,上海的汽车保有量是600万辆,如果10%是纯电动汽车的话是60万辆。标准的快充是60千瓦,如果按照50千瓦计算,这60万辆同时快充带来功率的需求是30个GW,而2018年去年上海的平均电网负荷才25GW,这是电网不可承受的。
但是在网络的条件下,电池是一个能源里的智能节点,会跟楼宇、园区以及局部电网发生动态的协同,发生社交关系,就会更好地解决掉这个冲突,而且不光解决这个冲突还可以带来巨大的价值。
其实除了安全、成本,动力电池还有一个挑战,就是不可持续。
电池行业是不可持续的行业,不仅仅材料不可持续,用能都是不可持续,因为很多来自于火电。而远景认为,在网络智能下是可以实现电池的可持续发展的。
电池的生产制造环节是一个高耗能、多机器高自动化的生产形态,这个过程对品质的要求非常高。
现在的质量控制其实是单一的质量边界的控制,主要看各种参数控制,超过某个参数控制就认定质量有问题,随之就会停机、回溯、把很多不好的电池挑出来,其实这个过程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浪费。
而在网络情况下,不同环节的生产设备是可以社交的,是可以进行“握手”以及相互的感知及沟通。这样就可以实现很多场景下的,在算法优化下的趋势辨识,从而知道质量趋势的变化,也会知道参数会变成什么样子,在它还没有超越质量边界的时候就会修正它。经过这种修正,使得在质量标准下的零损失。这是第一个可持续。
另外,电池行业还是个高耗能的行业。远景已经定了目标,2025年全球的电池生产基地100%要利用清洁能源,要利用可再生能源。江阴生产基地将率先实现,并逐步推向全球的基地。这样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最大的能耗再做到可持续。
赵卫军还提到,电池是更加具有自进化能力的机器。因为它比风机多了一个属性,就是移动性。电池不仅仅是跟车发生关系,随着车辆还在不同的场景中发生关系,在不同的楼宇、不同的社区、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都在发生着变化,发生变化的场景越多跟这个场景中机器之间的社交越多,得到的感知信息越多,自学习的能力越多,也就说明自进化的能力越快,就越聪明,越来越能够做到可持续以及价值最大化。
而这正是远景理解的网络智能给电池带来的崭新的、多元的价值变现,让电池真正做到可持续、真正能够自我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