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揭晓。三位获奖者都在锂电池领域有着杰出贡献。三人的获奖,也再次让锂电池及其原料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有日本媒体则指出,日本企业近年正加快锂电产业投资,在全球构建锂电池原料供应网。
此外,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设备所用锂离子电池的开发者、本次诺奖得主之一吉野彰认为,随着中国、韩国企业的崛起,日本在锂电池生产领域失去优势已是事实。
日本经济新闻网16日报道称,全球对于锂电池的需求正在增长,包括被用于电池正极材料的钴和镍等,都在给原材料领域带来新的商机。
除了商社和资源企业外,电池企业和IT企业等跨界企业也加入进来,掀起了错综复杂的原材料争夺战。
日本电信巨头软银集团2018年4月出资大约80亿日元(约合5.2亿元人民币),购得加拿大尼马斯卡锂业公司9.9%股份。这家加拿大能源企业从事锂矿勘探开采和冶炼,正在筹集资金,用以开采魁北克省霍布奇锂矿山。
霍布奇锂矿是全球少有的锂矿之一,预期年产量3.3万吨。
入股尼马斯卡锂业公司是软银集团首次涉足矿山。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将那笔投资视为“集团发展战略至关重要一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霍布奇一旦开采,能够为软银长期供货,最大供货量为年产量20%。
能源和贸易企业一向是日本投资矿产的主力,但在锂电池领域,其他类型企业尝试直接进入原料供应链上游,驱动因素缘于这类资源在全球分布不均。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显示,2018年锂离子电池原料钴的产量为14万吨,同比增加17%。其中64%来自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储量也是5成集中于该国。
2018年,锂的产量达到8.5万吨,同比增加20%。产量居首的是澳大利亚,占到世界的60%,其次是智利(19%)和中国(9%)。而从储量来看,智利遥遥领先,占到世界的近60%,其次是澳大利亚(近20%)和阿根廷(超过10%)。
全球撒网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包括贸易机构在内,日本企业在全球积极布局锂电池原料供应网络。
丰田集团旗下贸易企业丰田通商联手澳大利亚锂矿开发企业奥罗科布尔公司,在阿根廷西北部奥拉罗斯盐沼提炼锂。丰田通商占有这一项目25%的权益。
按丰田通商的说法,那处锂矿项目2014年开采以来,最大年产量1.75万吨;2020年7月扩大规模以后,产能将是原来的2.4倍。
丰田通商和奥罗科布尔公司同时打算在日本福岛县合作建厂,生产用于锂电池电解液的氢氧化锂,预期2021年上半年投产,目标年产量1万吨。
三井物产和住友金属矿山在菲律宾投资两家冶炼厂,生产用于制造锂电池的镍和钴半成品。住友金属矿山公司已经开发出电动汽车废电池回收技术,最快2021年投入运营,实现锂电池循环利用。
丸红贸易公司2016年与澳大利亚西拉资源公司签署合约,获得在日本和韩国市场销售球状天然石墨的独家代理权,每年最多5万吨。球状石墨是制造锂电池的主要原料之一。这家贸易企业考虑与瑞典锂电池生产商北方伏特公司合作,开发锂电池循环利用技术。
日本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除了原材料领域,锂电池的生产领域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日本经济新闻认为,随着中国、韩国企业的崛起,日本在锂电池生产领域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据跟踪锂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Benchmark Minerals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二。
对此,野彰告诉记者,“从锂离子电池本身来说,确实如此。在手机和个人电脑等方面,以前日本很有优势。在日本制造所需电池是合理的。如今手机和个人电脑已转向海外。即使日本的企业仍然存在,也是在中国生产。特意在日本制造电池显得奇怪,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