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21亿元新能源汽车侵权案开庭,吉利和威马的“罗生门”

21亿元新能源汽车侵权案开庭,吉利和威马的“罗生门”

来源:镁客网、新浪财经 浏览次数:657 发布日期:2019-09-17

9月17日,吉利汽车起诉威马汽车侵犯商业秘密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被告方是威马汽车旗下的4家子公司,包括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以及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这是国内首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侵权案件。

吉利与威马的复杂关系

据了解,其实吉利起诉威马的案件早在去年就已经提交了,那么起诉的依据是什么呢?

有媒体报道的消息称,吉利汽车此前透露,曾任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制造基地总经理的候姓高管,在2018年离职时带走了吉利SUV车型GX7的全部资料,并且这名高管和其团队核心成员随后加入了威马汽车,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威马EX5车型。

今年8月底该案件被曝光后,吉利和威马也分别进行了相关回应,吉利表示:“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不做额外评论。”威马则表示:“没有任何侵权行为,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9月初,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发布内部信,在信中也提到了被起诉一事,写道:

请保持我们的勇敢和坚毅,哪怕误解重重,哪怕粉身碎骨,哪怕万劫不复,我们都要坚持为用户创造价值!

说起来,威马和吉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威马汽车的创始人以及公司多位核心员工都曾有在吉利工作的经历。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在吉利工作期间他带领吉利团队完成了海外并购沃尔沃汽车的事宜,并负责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此前在沃尔沃主导新能源技术;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副总裁陆斌曾任吉利销售副总经理;威马汽车首席财务官张然曾任吉利执行董事,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基础设置装配以及汽车金融体系管理等;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杜立刚曾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时谈判团队成员。

不过人员流动并不能证明什么。根据公开的资料,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其属于企业的财产权利,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存亡。

因此在法律层面,原告在举证环节面临巨大的挑战,要证明相关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同时还要证明自己的经济损失,证明被告有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等。正因如此,国内目前并没有知名的案例参考,仅了解到浙江高院曾判决了一例金额高达3500万元赔偿款的民事案件。

起诉将带来什么影响?

截至目前,吉利与威马之间的这起21亿天价官司还未有更多的细节透露出来,不过就在这起案件开庭前夕,威马进行了大股东变更:

威马汽车原大股东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从威马汽车股东中退出,新增股东为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而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份。

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的这位新晋大股东——苏州威马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是在今年8月30日成立的,公司法人代表为周晨,由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100%持股。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内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以及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智慧出行科技等业务。

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本次股权变动是威马为上市在做准备,苏州当地政府未来会给予威马更便利的上市条件,最快本月底将有相关信息公布。

而威马官方则表示:“这次股东变更是以加速实现公司快速发展、实现最终目标为目的战略调整,是威马在长三角三省一市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由此威马由长三角一省一市的布局,升级为两省一市,响应政策发展号召,深度拥抱长三角一体化大发展的切实行动。”同时,其也强调“此次进行股东变更与诉讼案件无关。”

今年3月,威马汽车官方宣布完成C轮30亿元融资,累计融资近230亿元。7月初,威马创始人沈晖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正在全球寻求投资者融资,可能会筹集10亿美元的资金,并且主要以海外融资为主。一个月后,吉利起诉威马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被爆出,如今关于威马D轮融资的消息也音信全无。长远来看,如果这起诉讼案件不能尽快得到解决,那么无论是在声誉亦或融资等方面都可能对威马造成一定的影响。

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以及电动汽车频发的自燃、质量等问题,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下滑的局面。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一方面充电站建设、线下门店、日常运营等成本烧钱不止,另一方面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市场环境并不乐观的当下,资本市场对其的投资热情也开始冷静下来,融资难成为了又一道难关。基于此,再惹上侵犯商业秘密的官司,威马的日子或许没有那么好过了。

不过,对于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和自动驾驶行业来说,企业起诉另一家公司侵犯自家的商业秘密、企业起诉其员工的现象已经十分常见。谷歌Waymo就曾将Uber告上法庭,因为Uber收购的Otto公司的“64线激光雷达系统”与自家的制造技术高度相似,而Otto正是谷歌前员工莱万多夫斯基离职后创办的。此外,苹果和特斯拉也曾因工程师窃取商业秘密,将其告上法庭。

随着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人才是企业推进技术、产品研发的主力,甚至是评估一家企业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核心员工跳槽、被挖墙角的现象才会如此频发。而一系列的起诉案件也将提醒企业,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研发能力,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需要做好商业秘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本网部分文章系转载,转载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表述意见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如涉及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网拥有最终解释权。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合作客户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金牌会员

品牌广告

网站建设

公众号
微信群
QQ群
联系我们

0755-21036319

我们随时等待您的来访!

24小时在线客服

www.asianev.com 深圳市猫头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8000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