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茅冠隽
筹备打造氢能港展示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与环同济创智城、泛高校校友中心形成“三位一体”功能布局,计划11月对外开放;8月16日,上海济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成投产,项目占地面积12亩,主要研发生产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来计划投资10亿元,目前增资办理已完成,计划10月完成项目一期装修……
这是嘉定“氢能港”8月份的“成绩单”。今年6月10日,嘉定区推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规划》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一座2.15平方公里的“氢能港”在安亭镇环同济片区呼之欲出。如今3个多月过去,“氢能港”内热火朝天,亮点频频。
这是嘉定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嘉定汽车产业正以“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征,以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为引领,以“领驭智能+领跑氢能+领先动能”为对标,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产业生态体系为抓手,努力在提升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高端创新链、价值链、资源链、服务链上下功夫,让汽车产业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嘉定因车而兴、因车而名。回顾过去,汽车见证了嘉定60多年的发展历程,带动了区域综合实力的快速跃升、城市功能形态的优化完善,以及嘉定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显著提升。面向未来,我们打造‘经济有体量又有质量、城市有颜值又有温度、社会充满生机又和谐有序’的创新活力之城,汽车是非常重要的支撑。我们决定加快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就是要以此为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新时代嘉定改革发展再创新辉煌。”嘉定区委书记章曦表示。
领驭智能
让“自动驾驶”在街头成为常态
2016年6月初,由国家工信部批准的国内第一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启动,截至目前封闭测试区已建成270个智能驾驶测试场景,成为测试能力齐全、技术水平先进、影响力大的国际性平台。
2018年,嘉定成为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城市之一。同年3月1日,上汽、宝马等车企拿到了本市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下午就在安亭博园路进行了路测——这意味着上海的自动驾驶技术已开始向“大路考”进发。
如今,嘉定已有11.1公里开放测试道路,测试里程超过24733公里,时长超过1247小时,未发生交通违法及交通事故;近期计划测试道路进一步拓展至53.6公里,覆盖近65平方公里区域,并争取实现跨区、跨省以及城市快速路的开放测试。能识别红绿灯并停车、识别车道并转弯的充满“未来感”的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现实,“自动驾驶”在嘉定街头已成为常态。
今年5月,在市政府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嘉定与日本堀场仪器达成合作协议,将中国总部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综合评价中心等项目落户嘉定,总投资3600万美元,预计2021年正式投产。同时,复星集团(收购德国FFT集团,打造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以及舍弗勒、地平线等一批业内领先的无人驾驶研发企业也已相继落户,嘉定正日益成为“无人驾驶”和智能汽车的新高地。
目前,嘉定正以推动“高端整车”和“核心零部件”项目转型升级为突破,不断提升传统汽车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一方面,嘉定着力抢占整车制造的“高原环节”和“高峰链条”,以整车制造区(大众工业园)为主体,以加快推进上汽大众MEB整车制造项目建设为引擎,加大对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整车生产链的技改升级力度,促进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等生产方式转变,努力建设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智能汽车深度跨界融合的高端整车智造样板区。
另一方面,嘉定加速推动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核心化、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对有转型意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嘉定正通过重点技改、节能技改、政策倾斜等,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2018年共推荐或辅导64家企业,获得92项市级或区级科创项目扶持,争取到各类扶持资金1亿余元。今年上半年,已申报或立项50个,预计获得扶持资金8000万元。比如,安波福公司不仅基本实现车间物流车辆“无人驾驶”,还专门组建800余人的研发团队向汽车智脑——“域管理器”发起攻关。又如,福耀公司已研制出具有视频功能的“显示玻璃”,并向新一代“感知玻璃”进发。
近年来,受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汽车产业出现较大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嘉定全区传统汽车产业动力减弱,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却逆势上扬,产值增幅达到76.4%,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比重近60%。特别是核心龙头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比如上汽大众成功推出途观和帕萨特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如今,嘉定在智能网联方面正在继续推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建设,未来嘉定将进一步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典型道路,立足传统道路测试场景向复杂交通场景延伸,进一步拓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场景的广度与深度,不仅新增了更多复杂交通场景,还将涵盖里程更长、场景更丰富的测试道路,交通参与者及交通流也将大幅提升,能有效支持企业日益增长的研发需求。同时,嘉定将通过完善汽车博览公园AI+交通体验场景功能,依托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3.3“自动驾驶电动汽车集成与示范”等项目,联合上汽集团、中国移动、华为、中国电科、启迪云控等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综合示范应用环境,构建领先的综合智慧交通体系,引领低碳、便捷、智慧、绿色、共享交通出行方式。9月16日召开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现场展示了近20台不同领域、不同用途的智能网联车辆。
同时,嘉定依托上海作为全国唯一开展5G试点的城市的契机,正联合上汽集团、中国移动和华为推动5GAA(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全球首个“5G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该项目计划2020年建成并向公众开放。
领跑氢能
“氢能港”目标直指“世界影响力”
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特点的氢能,被视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之一。近来,氢能产业的热度逐年攀升。年初的全国“两会”上,氢能产业发展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而此前国家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中,也明确提及要大力发展氢燃料汽车。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200万辆的目标。
此次嘉定规划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位于安亭镇环同济片区,该片区位于盐铁塘以西、曹安公路以北,规划范围2.15平方公里。其中研发产业规模40.51公顷、智能制造工业规模42.08公顷、商办总部规模14.03公顷。
嘉定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有着良好基础。近年来,嘉定区全力抢抓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风口”,加快前沿布局,初步形成了涵盖氢能、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平台、燃料电池汽车及示范运营等要素的良好产业生态。
在技术研发方面,嘉定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汽集团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氢能燃料应用研发,掌握了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电控、整车集成、整车验证的开发能力,成功完成了200型燃料电池系统三款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在嘉定深耕多年的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批进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的企业,也是“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成员,其研发试验中心已成为国内研发能力最强、产品试验验证环境最优的研发基地,燃料电池系统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并实现量产,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形成产业集群方面,嘉定依托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优势,加快吸引各类功能性平台和优质企业入驻。目前,已聚集捷氢科技、氢枫能源、上海电驱动、舜华新能源等一大批行业领先企业。今年4月,上海格罗夫氢能汽车创新发展总部基地落户嘉定,并成功举行格罗夫氢能汽车全球首发仪式,该公司将依托先进的氢能整车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开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氢能乘用车。
基础和配套方面,嘉定全区目前已建成2座加氢站,其中江桥镇加氢站的加氢量及氢燃料商用车运营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嘉定镇加氢站作为全市第一座加氢站,已成为国内连续安全运营时间最长的加氢站。同时,嘉定大力推进“氢车熟路”示范运营项目,285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上路,为京东、阿里等电商企业配套物流业务;6辆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去年就已成功上路,成为全市示范运营线路。
目前,嘉定围绕氢能产业项目引进、企业培育、企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扶持、产业配套等六大方面,推出了20条实实在在的支持举措,囊括企业从注册到项目落地再到后期发展的所有环节,并覆盖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比如,对新引进的内外资大项目、总部项目给予专项奖励,奖金最高1000万元。优先推荐区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申报各级重大项目,足额配套扶持资金,给予国家或市级扶持资金10%-30%配套奖励,最高1000万元。同时,嘉定引导设立氢燃料电池汽车专项基金,对股改上市的企业给予上市挂牌补贴,在区上市挂牌补贴政策基础上另行给予50万元到500万元补贴。对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企业提供担保、融资租赁的企业提供补贴,按年度担保额的1.5%以内补贴。
嘉定氢能产业布局涵盖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产学研平台、示范运营、数据采集、加氢站建设与运营等各个领域。到2025年,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这是嘉定给自己设定的“小目标”。到那时,一辆辆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公交车、私家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车上看不到排气管的“黑尾巴”,排出的是水;汽车“饿”的时候,路边的加氢站能方便地给予“养料”……这些都将成为现实。
领先动能
构建汽车产业“全生态体系”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犹如嘉定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双轮”,正载着嘉定汽车产业向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稳步进发。而驱动这“双轮”的,正是嘉定汽车产业生态体系这台“发动机”。目前,嘉定区正在打造良好的产业空间生态、科研创新生态、行业标准生态、汽车文化生态、区域协作生态,以此将嘉定打造成为集聚效应强、引领作用明显、辐射效果大、具有全球话语权的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产业空间方面,根据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嘉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嘉定按照“产城融合、土地集约、功能联动、产业集聚”的理念,编制完成环同济片区和零部件园区两个控制性详规。依托同济大学校区及2.15平方公里的环同济片区,嘉定规划打造“四区一平台一中心”的产业布局和空间格局,即: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国际智能网联科技园区、汽车新能源创新园区、商务总部及城市综合服务区、上海市科创功能性平台、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努力建成集聚效应大、引领作用强、辐射效果好的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功能承载区。
嘉定不仅抓住汽车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也抓住中间制造环节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部分,按照“四个倾斜”原则,即用地向重大实体项目倾斜、向研发总部项目倾斜、向高端智造项目倾斜、向功能性研发平台项目倾斜,盘活存量地,用好增量地,整顿闲置地。最新规划的环同济片区,纯房地产项目用地比例降低到3.2%以内,且主要为引进高端汽车精英配套建设租赁式人才公寓和专家楼宇。
科研创新生态方面,嘉定以引进“研发中心”和“孵化平台”科创项目为抓手,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优质创意项目聚集、国际创投资本汇集、顶级创新成果云集、一流创业人才萃集的汽车自主创新策源地,重点支持和加快推进上海市科创功能性平台、丰田汽车上海研发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企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建设,着重引导世界级企业、百强企业OEM(整车企业)、IT(互联网、科技企业)、T1(一级供应商)等在嘉定地区设立亚太研发中心;支持国外品牌汽车跨公司设立参与母公司核心技术研发的全球研发中心、大区域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鼓励其开展“反向创新”。
嘉定正进一步支持和发挥上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大众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的研发优势,鼓励瞄准智能汽车领域最核心、最前沿的关键性和颠覆性技术,加大科技研发创新力度,重点突破氢能技术、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整车、电堆、复杂环境感知、多类别传感器融合感知、新型智能终端、车载智能计算平台等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能力,力争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卡脖子”技术的制高点。
行业标准生态方面,嘉定以整合创建“测试检测”和“数据中心”平台项目为契机,探索提升汽车行业标准话语权的附加值。一方面,嘉定立足“测试检测+评价认证+规则输出”的功能升级,推动打造国内权威的氢能智能汽车行业标准高地,积极整合和提升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和开放道路测试区、国内唯一的汽车风洞试验场、上海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功能型平台等平台项目的综合测试功能。
另一方面,嘉定立足世界级汽车产业“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依托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检测研究中心等,不断扩大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安亭指数的影响面,争取市、区有关部门支持,探索建设氢能数据采集和分析中心、氢能汽车运营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管理数据中心。
汽车文化生态方面,连续15年F1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整体形象,也使嘉定及其上海国际汽车城走向了世界。F1赛事直接加快了周边3条高速公路、11号线轨道交通及其他公共道路等交通网络的建成;紧贴上赛场的嘉定新城也在2005年启动建设。同时,嘉定还创建了两个汽车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已成为体旅结合平台。一个是上海国际赛车场4A级景区,其中包括了上赛场、上海保时捷体验中心、卡丁车场,以及在建的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等。另一个是上海汽车博览公园4A级景区,其中包含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汽车会展中心、新能源汽车试乘试驾,智能网联汽车科普体验基地等项目,今年中国首个新能源赛车公园EF Park动力方程新能源赛车公园也已对外开业。
区域协作生态方面,嘉定围绕汽车产业提升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互动交流。2019年5月,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联盟企业涵盖嘉定、昆山、太仓、温州、平湖等长三角主要城市。上海大众等10家单位作为发起人共同发布了《长三角汽车产业联动发展倡议》,旨在共同推动长三角汽车产业联动发展。2018年,第一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在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落地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长三角地区176企业、33家科技服务类机构参展,专利竞价拍卖成交金额超过1200万元。
到2021年,嘉定将初步形成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基本框架。汽车产业总产出力争突破9000亿元。到2025年,嘉定将初步建成面向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汽车产业向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的新格局,
汽车产业总产出力争超过12000亿元。到2035年,嘉定将形成良好汽车生态和智慧级的汽车城市,全面建成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来源: 解放日报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