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之间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汽车产业链和过去十年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链又有什么“同”与“不同”?
我试图找到答案并寻找未来的投资机会,进而寻找下一个欧菲科技(SZ:002456)、下一个信维通信(SZ:300136)。但我亦深知,这个过程无疑是漫长和痛苦的。
在重重迷雾中探寻,必然需要因循其间已知的确定性而走出第一步:当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存在一项明确的需求和趋势,即更轻。
1 为什么要更轻?
对于传统燃油车而言,更轻可以降低油耗,我国明确到 2020 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 5L/100km,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
大家看看自己爱车的仪表上显示的油耗是多少,好一点的7-9,排量大一点的12-15左右也正常,要降到5,怎么实现?光靠变轻肯定不行,但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乘用汽油车,在100公里时速以下,重量因素决定80%的油耗;时速100公里以上,风阻就成为油耗的主要因素。每降低 100kg,最多可节油 0.39L/100km。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在整车重量中,电池重量占到了很大一部分。
看一组比较典型和极端的数据:宝马i3的总重是1224kg,比亚迪E6的总重是2295kg,整整多出一吨。
两者的差别是宝马车身采用碳纤维,车架采用铝合金,车身外覆盖件基本采用工程塑料。i3的电池组总重量是233kg,占比为六分之一左右;E6配备96组200AH电池,总重超过500kg,占比四分之一左右。
同时在电池技术迟迟无法达到增加续航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续航?只能增加电池数量,从而带来更高的重量,电池重量的存在压榨了其余部件的空间。
这里指的轻量化,一方面是传统燃油车需要追求轻量化已实现油耗降低;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也需要追求轻量化,以平衡电池带来的巨大重量占比。
2 如何实现轻量化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如何实现汽车的轻量化?总体有三个途径。
一是汽车结构的轻量化优化设计,如结构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形貌优化和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等。
二是应用高强度和轻质材料;如应用高强度钢、先迚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铝镁合釐,工程塑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三是采用先迚的轻量化制造工艺技术。如激光拼焊、辊压成形、高强钢热成形、内高压成形等先迚制造技术,结构胶粘接和异种材料铆接等先迚连接技术。
汽车的制造涉及许多材料,如高强钢、铝、镁、铜、塑料、玻璃等,这些轻量化的材料可以被用在保险杠内梁、车架、汽车结构件等地方。
简单来讲,汽车轻量化材料可以分为高强度材料和轻质材料,高强度材料一般指的是高强度钢,轻质材料包括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及复合材料等。
从减重性来看,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呈现减重效果递增的态势,从成本端来看,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呈现成本递增的态势。
3 哪些个股值得关注
在轻量化的趋势下,个人选入跟踪4只股票,分别为光威复材(碳纤维龙头,SZ:300699)、海源机械(SZ:002529)、海达股份(SZ:300320)、云海金属(镁合金龙头,SZ:002182)。
光威和云海皆为本行业龙头自不必多说,重点看看海源机械和海达股份,两个“海尔兄弟”。
首先是海源机械,在轻量化领域内可谓是押了重注的。
1、与吉利新能源公司签订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合作协议,由公司提供汽车轻量化零部件。
海源机械以子公司海源义乌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平台,进行LFT-D(全自动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SMC(复合材料,玻璃钢的一种)、碳纤维等材料的轻量化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
其向吉利提供的零部件将用于TX5车型,将于2018年上市。
2、玻纤与碳纤皆有储备,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玻纤、碳纤复合材料全工艺厂商。
其LFT-D、SMC、高压RTM等复合材料工艺路径均已获得验证。
短期来看,由于玻纤单价较低,其在汽车轻量化市场有望率先放量;而随着碳纤维成本逐步下降,在其单价达到主流车企所能接受价格区间后,碳纤维优异的性能必将使其在汽车中用量大幅提升,进而成为公司未来业务重要增量。
3、2017年12月25日,海源机械子公司收到宁德时代开模通知,将向宁德时代提供电池盒上盖,2018年逐渐进入开模量产,带来1.5亿收入。
4、2017年完成扭亏,预计盈利2350万至3350万,相对于过去五年实现业绩的大幅度提升,2016年亏损3800万,2015年盈利280万,2014年盈利323万,2013年盈利875万。推动业绩增长的是来自于上述提到的复合材料业务。
信维通信,过去4年A股涨幅第一名,2013年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亿的市值,业绩还亏几个亿,现在500亿市值左右。海源机械能否乘轻量化春风,市值突破100亿?甚至200、300亿?
第二个是海达股份(SZ:300320),过去一段时间走势是典型的成长股,除权后仍能继续维持强势,与过去欧菲科技、信维通信等牛股如出一辙。
海达股份与轻量化有一定的关系,却不如海源机械那么纯正。但海达股份现有的业务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仍是一块“香馍馍”。
首先看海达与轻量化的交点:其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了科诺铝业 95.3%的股权。
科诺铝业是新三板上市公司,主营天窗导轨型材等铝制汽车零部件,是国内业务规模较大的、较为专业的汽车天窗导轨材料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用于宝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福特等多种车型。
同时海达将投入资金共计2.3 亿元用于科诺铝业“年产 3 万吨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新材料项目”,进军汽车轻量化业务。
现有的业务包括轨交和汽车部件,其中轨交板块业务占公司 40%的收入,贡献超过 49%的利润,其中轨道交通车辆密封条市场份额达到 50%以上。2018-2020 年将是我国动车采购和地铁通车的高峰期,车辆需求增长将带动公司轨交车辆密封条业务确定性持续增长。
公司在汽车天窗橡胶密封条市场份额超过 60%,已经逐步切入北汽、广汽等大型汽车厂商的供货体系,带动整车密封件放量,并逐渐拓展至减震件领域。
密封件与减震器板块年均市场达到 488 亿,随着公司前期与大型汽车厂商合作同步开发的多个车型逐步量产,汽车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4 延伸思考
我认为更轻(轻量化)可以确认为改变和趋势之一。在此之余,还有哪些机会值得我们进一步探寻?
比如会不会越快?从车速上来说,很难,不论是从法制法规角度,还是安全角度,车速仍是“遥远的她”。
除了更轻之外,应该还有更广:即汽车与汽车之间、汽车与手机之间将建立联系,完成联网。但它如何联系,又如何保持联系?
当然也应该还有更智能——不论是自动驾驶还是人工智能都是如此,要实现自动驾驶首先需要收集路况。
但信息从何而来?激光雷达?毫米波?像路试车一样安装在车顶?还是集成在车灯里?路况信息收集后如何处理运算?需要多强大的处理器来完成时速超过100KM行驶过程中的数据?
求解后续这些问题,显然难以一蹴而就,那就不妨让我们一道持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