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8日,充电设施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新能源国际博览中心圆满召开。会上,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针对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未来做了针对性的发言。
演讲的开端,仝宗旗对我国充电目前充电基础设施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截止到2019年七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超过105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超过45万辆,私人充电桩保量60万台。在充电柱的电流使用上,交流充电桩是60万台,直流电较少,只有15万台。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还是较为集中的,依次是江苏、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天津。前10名地区占比可以达到74.9%。除此之外,公共基础设施运营集中度还是比较高的,前八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9.7%。
仝宗旗根据913172条采样数据得出2019年7月我国共建设安装私人类充电柱60.5万台,未配件私人柱数量30.8万台,未配件率高达33.8%。在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探讨上,前三原因占比达70.5%,其他原因占比为29.5%。主要原因包括了集团用户自行配建、居住地报装接电难度大、工作地没有固定停车位、通过专用充电场充电、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及其他原因。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预测上,仝宗旗提出了自己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看法:2020、2025、2035和2050成为了燃油汽车和新能源销售的重要节点。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2767万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9亿辆。而到了205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7亿辆的水平。在他看来,未来的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会产生相互交换的变化,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而燃油汽车逐渐被政策和人们的观念所驱逐,最终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谈到新能源汽车,自然离不开充电柱。在充电柱基础设施建设上,仝宗旗做了这样的预测:2050年公共充电设施将达到865万台,而私人充电设施达到8100万台。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将会通过五年一个阶段进行建设。根据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规模的预测,公共类充电设施2025年预计达到124万台,2035年达到534万台,直到2050年的865万台。
在这样的设施建设速度上,未来公共充电设施将会迅速提高。相比较公共充电设施,私人充电设施的预测更为乐观:2025年私人充电设施达到515万台,2035年达到5560万台,最终完成2050年8100万台的目标。根据用车类型的不同,仝宗旗认为,轿车及日常通勤车辆将会在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充电为主,公共充电设施为辅,而商用汽车如公交车,重卡则有专用的充电设施。
在国家层面,仝宗旗介绍了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监控平台。这款监控平台将会在国家层面进行推广和使用,最终形成“柱柱—车柱—企业—省市—国家”平台互相连通的效果。这款平台将解决三方面的问题: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以解决用户找柱难、使用难、支付难的问题;增强政府管理效率,帮助政府了解充电基础建设情况,了解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运行情况以及帮助政府决策政策;促进行业服务进步,促进行业车柱融合,为行业的企业提供各种后期服务以及帮助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国家级平台的建设,建设车柱平台对接规范帮助企业建立充电柱基础信息库,了解充电站名称、运营数、位置和充电信息等。通过静态/动态数据的链接帮助行业数据服务及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