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智能驾驶舱,将包含多屏融合(液晶仪表、HUD、中控屏及中控车载信息终端、后座HMI娱乐屏、车内外后视镜等载体),以及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智能化的交互方式。快速发展的智能驾驶舱有望作为人机交互的中枢,满足乘客最终驾驶体验和情感需求。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被认为是继互联网汽车之后的又一汽车颠覆式创新点。
创新核心点
8月16日,全球首款量产智能座舱SUV荣威RX5 MAX开启预售。引人注目的是,荣威RX5 MAX的内饰设计诠释了“赋空间以情感,赋智能以情商”的理念,14.3英寸2.5D四曲面大屏、BOSE沉浸式立体声音响系统、256色随心溢彩交互式氛围灯等配置打造座舱科技感,BYOD多用户随心控、Sky Eye天眼系统“刷脸”登录等功能让科技智能与人文关怀和谐统一。
智能座舱是传统座舱的重要转型,两者关系好比诺基亚普通手机升级为苹果智能手机。8月10日,在“OFweek 2019中国智能汽车高峰论坛”上,吉利集团新业务(移动出行)行业专家刘景林认为:因为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智能座舱已作为实现汽车人机交互的重要载体而被重新定义。同时,在产业方面,座舱软件服务将成为两倍于移动互联的新蓝海,智能座舱将成为厂商,包括芯片巨头的下一个汽车创新核心或战略重点。刘景林预测,2020年有望成为智能座舱大众化元年。
经历了从“出行工具”到“出行伙伴”,再到最具情感的工作、娱乐、生活“第三空间”的智能座舱正提出多个方面的新要求,比如同时驱动多个显示器的高性能图形控制器、具有功能集成和硬件虚拟化以确保域隔离(功能安全)的多核处理器、OTA、高等级数据安全以及可复用软硬件。
智能座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的计算能力、数据传输能力以及满足业界严格的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标准的可靠性。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引入,无疑从根本上做到ECU数量的减少、成本以及功耗的降低。同时,其可以更好地发挥芯片和软件的快速迭代。
量产过程中
业界首款可量产座舱域控制器是伟世通在2016年发布的SmartCore平台,它将以前独立的仪表集群、信息娱乐系统、HUD等新型显示设备集成在一个单芯片多域控制器上。SmartCore与传统的分离式和非连接的信息娱乐系统、仪表集群等座舱设备及功能相比,实现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在一个SoC上并行运行,多个不同安全级别的功能被合并到一个系统中。2018年,梅塞德斯-奔驰全新A级车成为全球第一款配备SmartCore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车型,SmartCore是这款A级车内饰升级的亮点。在2019 CES上,松下汽车推出其最新SPYDR 2.0和单脑驾驶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配备集成了HUD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
在国内,在今年的CES Asia上,合众汽车展示了可实现车家双向控制的PIVOT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用户不仅可通过车载中控大屏的语音控制,实现台灯、空气净化器、窗帘等智能家居设备的实时应用,还可在家通过智能音箱查询车辆状态,包括所剩电量、所剩里程等,实现远程人、车、家交流互动。
目前,博世、伟世通、安波福、大陆、哈曼(三星旗下)、电装等是全球主要的下一代座舱域控制器平台的主要一级供应商。
然而,由于汽车制造商对于未来智能座舱的掌控力在增强,传统意义上从芯片到一级供应商,再到OEM的流程和关系可能被打破。8月8日,华域汽车投资参股的晶晨股份在科创板正式上市。“晶晨股份是一家无晶圆半导体系统设计企业。以‘零级化、中性化、国际化’为战略的华域汽车持有其4.91%的股份,显然不是为了谋取投资收益,更大的可能是与其合作生产汽车用芯片,包括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芯片,为上汽打造智能座舱配套。”市场内部人士猜测。
充满挑战
过去,传统驾驶舱的成本约为一辆汽车总成本的2%至3%。现在,更人性化、更便捷、更安全的驾驶舱系统的成本已上升到总成本的11%至12%。按照伟世通的预测,到2024年,全球座舱域控制器的需求量将从2018年的20万台增长至1420万台。到2023年,集成液晶仪表、中控多媒体及副驾驶信息娱乐的一体化智能座舱将完全基于单一ECU的域控制平台。
“汽车集成驾驶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因为集成了如此多不同的功能,比如多个操作系统、丰富的UI、AR导航、驾驶员监控等,需要具备较强的系统级洞察力。”瑞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陆集团人机界面专家杨晶看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需求量可能不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但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所需整合的周边零件成本要比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多得多,边界成本及开发成本也会更高。在解决价格这个至关重要的痛点之前,离普及尚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