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作为自动驾驶“先驱”的ADAS系统,已经在我们身边的汽车上越来越常见。这个曾经几年前,还只是豪华品牌顶配车型上的ADAS系统(也被习惯称作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现在已经普及到了自主品牌的主力车型中。
搭载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风神奕炫
这就好比是若干年前的ESP系统,刚发布时甚至还不是很多合资车型的标配;但仅仅白驹过隙,现在已经没有人把ESP继续当做一个卖点了,而没有标配ESP的车型,在整个市场中更是凤毛麟角了。
附注:ESP是对“车身稳定系统”的通俗称呼,但未必所有汽车制造商的同类系统都叫“ESP”,比如丰田的这套系统就叫“VSC”。
这个巨大的前后反差,一方面得益于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制造成本;同时,诸多整车厂和供应商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拉低了这套系统的入门门槛,使其能尽快在市场得到普及。
这就使曾经难得一见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现在越来越成为不同品牌之间“角力”的新领域。然而,对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开发能力的强弱差异,对供应商话语权的高低,以及技术路线图的理解不同,导致现在各家的产品竞争,更像是群雄逐鹿一般的“乱战”。
那么,一个成熟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形态是什么样子?一个成熟的行业样态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妨背靠风神奕炫的测试团队,通过测试其新车搭载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相当于L2级),穿越500公里的无人区,来试着解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本次测试的主角——搭载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风神奕炫。
风神奕炫的这套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由德国采埃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对,就是那个靠生产变速箱出名的ZF)。
这套系统中,对图像的视觉分析能力,依赖以色列Mobileye公司的Q3芯片实现(单目摄像头由TRW提供),该芯片能针对黑白灰度图进行图像处理,识别出车道线和9种警示类和禁止类的标志。
而另一个重要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则来自TRW(该公司已经和ZF合并),该雷达可以最远探测180米外的障碍物,并能在最窄26度、最宽60度的范围内,根据车速探测车辆前方的障碍物。
除此之外,奕炫整车还分布了12个超声波雷达,并且核心感器之间可以相互协同,以帮助车辆综合“分析”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做出决策控制。
在这些传感器的融合协作下,奕炫可以获得在车辆纵向方向上,从时速0到150km/h范围内的主动控制能力:这包括车辆可以自动跟随前车减速至停止,并在3秒钟内重新启动;以及时速不超过80km/h的AEB功能。
Tips:为了安全起见,驾驶员能设定的最高速度只能达到130km/h,且首次启动车速需要达到30km/h以上。
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奕炫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帮助车辆在时速不超过130km/h的前提下,控制车辆在车道线内行驶;这包含识别实线和虚线,以及车辆在时速60以下可依靠单车道线控制车辆行进方向。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奕炫的这套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表现都很出色,除了当车辆以稍低速度行驶时,由于车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特性,让奕炫在该系统控制下的加速过程显得不那么线性之外,一旦车速超过40km/h以后,车辆在横向和纵向的控制上,就显得成熟老练多了。
可以说,在摆脱了城市的拥堵,进入一个交通情况比较顺畅的环境下,依靠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且在驾驶者“监管”下的奕炫,从外部驾驶风格上表现得十分像一个“老司机”,充分体现出这个系统在当下最大的价值所在——驾驶员降低了长途驾驶的工作强度,此外也提供了实时不缺席的安全保障。
所以,此次把奕炫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选在长达500公里的无人区高速公路上测试(社会车辆相对少很多了),确实是“有的放矢”的场景测试。
但是,任何眼下任何一家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其实都不完美,哪怕就是像宝马这样把系统做到更高水平的制造商,在该系统实地工作时,也会有很多方面体现出了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而且此次通过实地测试,奕炫这套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虽然在硬实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依然在设计和交互层面留下了更多的优化空间。
所以,对此次通过奕炫秀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肌肉”的风神来说,其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之后,接下来面临的挑战更大、也更艰巨。(来源:车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