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以来,中国车市一路高歌猛进,但这一态势在2018年戛然而止,汽车销量出现罕见下滑。
车市的突然下滑,近乎让整个行业都陷入了焦虑之中。不过,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近日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车市突然出现下滑也很正常,中国市场经过高速发展之后,肯定要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原来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对于2019年,他认为,企业要“熬”,并且要“熬”得有一点药力,即使下半年车市有转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它仍将会是一个非常充满挑战性的演练。
虽然2019年车市依然低迷,但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车市正处于调整期,长期来看,依然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而随着新四化的到来,智能网联与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在这几年一直处于大爆发阶段,这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以德赛西威为例,德赛西威在行业内拥有33年的发展历史,公司成立于1986年,前身是中德合资公司,2010年集团收购外方全部股份,成为民族品牌企业。公司原来主要做导航、仪表、空调控制器等。近年来,德赛西威开始转型,布局智能驾驶领域,目前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联网。而通过了解不难发现,在这些领域,德赛西威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例如在自动驾驶方面,德赛西威2018年完成了第一个园区自动驾驶项目、启动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平台项目等。
诚然,在汽车电子领域,国际巨头一直处于垄断的地位,但在陈春霖看来,中国企业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敢用新技术,处于一个发展起来最大的市场之中,比国际巨头更了解中国市场;同时,愿意聆听客户的需求而去做出改变,灵活敏捷,反应速度快等。
陈春霖认为,在智能网联方面,中国企业如果都能做到聚焦,愿意开放、联盟,保持自身优势,则将能够在汽车电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由于汽车电子的业务布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绝对不能有“短平快”的心态。此外,对于汽车电子领域的企业来说,从电动车到智能网联,最后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下游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互相抱团形成一个生态圈。
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
在当前的车市环境下,汽车电子领域具体有哪些新变化?汽车电子企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又有哪些?又将会有哪些新布局?在盖世汽车近期发起的“C Talk 奋斗2019”高端访谈中,陈春霖给予了详细阐述,以下是采访实录:
|车市突然下滑带来新问题
盖世汽车:中国车市在2018年出现了20余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陈春霖:中国车市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经历了28年的高速增长,突然出现下滑,我认为也很正常,中国市场经过高速发展之后,肯定要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原来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突然出现下滑,必然会带来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等问题。我认为未来汽车行业肯定会出现大洗牌。
对于车市下滑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美贸易战对我们经济有一定的冲击影响;二是有能力购车和换车的这部分人群,消费升级,持币待购,而在一线城市保有量较高的地区,消费者受到城市拥堵、出行效率低,限行限购的政策影响导致购买欲下降;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以下和农村市场,人们购买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释放。
盖世汽车:根据近日彭博社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注册的新能源生产企业有432家。您如何看中国的新能源市场?
陈春霖:两三年前,行业内都在谈电池产业,突然间在去年电池产业开始出现了洗牌。现在到底会有多少家新能源车企能够生存下来,值得思考。原来新能源车企以造车新势力为主,现在传统车企也开始反击,外资品牌也开始进入,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中国市场可能导致很多欧美车企,开始全面电气化,不再只是针对中国市场,而是全球的电气化战略,然后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
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我认为从电动车到智能网联,最后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抱团形成一个生态圈。谁也不可能成为市场垄断的老大,它将会是一个上下游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生态圈。
同时,我认为中国在智能网联方面发展迅速,中国将会引领世界电动车与智能网联的发展潮流。
盖世汽车:从您个人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当下的汽车行业它有哪些巨大的窗口或者挑战?
陈春霖:我一直认为汽车行业充满着机会与挑战。如果企业把握不好,应该会很快沦落为三、四级的企业,甚至会处在市场的洗牌当中。对于像德赛西威这样的公司来说,有着无限大的机会。因为我们刚好处在汽车电子这个行业里面,随着新四化到来,汽车里面的电子产品占有率将会越来越高。
同时,作为企业要有明确的一个方向,并且坚定不移的聚焦明确的方向。在执行落地的过程中,要务实与灵活,快速决策,不要因为中国市场过去一年的表现,而认为世界末日就要到来,市场要有一个调整期,最终将会回归自然的状态。
|汽车电子市场发展新趋势
盖世汽车:针对整个汽车电子市场,您认为这个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明显的趋势?
陈春霖:几年前,一些芯片厂商都是按照他们认为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芯片,来提前做好后再与主机厂合作投入使用,然后从两三年前开始,这些芯片厂商在产品成熟以后,在客户采用时可能会去迭代。
现在,芯片厂商在开发新产品时,主机厂就开始同步介入,甚至从他们建新厂开始,主机厂就会同步介入。芯片厂商开始改变了,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更多的研发和生产,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迎合市场,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过去芯片厂商的定义可能都是以欧美定义为主。如果还是以欧美的一个需求来作为产品的定义,就无法满足我们中国的需求,而且中国敢用新东西,现在芯片厂商开始用中国定义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因此,我认为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上中下游的产业链都在发生改变,完全颠覆了过去传统的模式。
现在整个产业中谈的更多的是速度、反应与时间。
目前市场中电动车很多,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做智能驾驶。原来一个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前的3个月或4个月,产品经过各种认证,已经固化,不能再变动。现在可能造型不会再发生变化,但软件部分量产之后还会再变动,推向市场之后,还会根据市场反应,继续进行调整和更改。
产品上市之后软件还会通过OTA直接升级。通过OTA也可以给用户带来惊喜,OTA升级时不会通知用户,可以悄悄地自动完成升级,超出用户的期待。OTA升级,对我们来说,改变了我们以往的观念,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我认为在这里面我们也有我们的强项,我们的速度反应很快,能够更快速地迭代与升级。
总结来看,就是原来产品做好之后很固定无法再更改,但现在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会越来越明显,推向市场之后其实才是真正的开始,因为它会不断迭代更新,给用户带来新的价值体验。
盖世汽车:从您专业的角度上来看,汽车电子价值转移的方向,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变化?
陈春霖:德赛西威主要是做内饰电子,我个人认为现在最大的改变就是内饰。为此,德赛西威形成了一个SMART战略,主要分三大块,一是智能驾驶舱;二是智能驾驶;三是车联网。
我们过去做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等,现在通过一个系统将各个模块整合起来,就是智能驾驶舱;其次在智能驾驶方面,我们也有部署,我们在新加坡投资了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团队;另外就是车联网,我们也在去年成立了车联网事业单元。
以往传统的投资经验,在投资之后,我会知道投资几年,几年里销售额要有多少,什么时候能够有投资回收。但在成立车联网事业单元时,我没有问车联网的负责人,五年的销售额是多少,车联网是全新的,我愿意让团队去探索。如果我问了,就扼杀了他们的创业梦想。对我来说,这也是很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我要改变自己,要让我的团队在没有束缚、没有限制的空间中,去发挥他们的创意。
盖世汽车:在汽车电子方面,与国际巨头相比,您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有哪些?
陈春霖:我认为巨头有巨头们的强项,但我们中国企业要做第一,首先是我们要聚焦,聚焦我们自己的核心,在聚焦之后,要借助自己的优势去联盟。所有的东西不可能都自己去做,要寻找不同的合作伙伴,联盟合作去做。再次,我们敢用新技术,处于一个发展起来最大的市场之中,我们有很好的契机,我们了解这个市场,了解我们的文化,对中国市场有着切实的感受。
国际巨头最大的优势是有雄厚的基础,但他们也有挑战,他们如航空母舰,掉头转弯并不容易,而我们是小舰队,灵活敏捷,可以快速做出反应。因此,我认为德赛西威在面对传统的国际巨头,也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同时,我们的开发成本相较于国际巨头来说更低。此外,在智能网联方面,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果都能够做到聚焦,愿意开放、联盟,愿意聆听客户的需求而去做出改变,保持灵活、快速的自身优势,中国企业将能够在汽车电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自动驾驶领域发展新进程
盖世汽车:2018年6月,德赛西威与小鹏汽车签署合作协议,携手研发L3自动驾驶系统,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陈春霖:目前,一切进展都非常顺利。其实德赛西威在与小鹏汽车展开合作之前,刚好正在与英伟达谈合作。小鹏汽车来得刚刚好,三方很顺利的达成了合作。
德赛西威是英伟达在中国支持的第一家本土自动驾驶Tier 1,基于Xavier的强大硬件基础开发L3级别自动驾驶域控制系统,并搭载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中国式自动驾驶软件系统,计划从2020年开始,在小鹏汽车的新款车型上分阶段实现L3级中国式自动驾驶功能,逐步实现城市间多种路况的全自动驾驶、停车场内自动寻找车位并泊车、早晚高峰拥堵巡航、高速公路自动切换最佳车道并保持连续自动驾驶以及基于导航最佳路线,个性化定制路线的自动驾驶。
为什么英伟达和小鹏汽车都会选择德赛西威?因为我们第一有深厚的汽车电子研发和制造的积累,第二有知名度。在行业里面德赛西威有口碑,有实力与他们合作。同时,双方也都抱着非常开放的态度,有共同的目标,都想去推动中国市场。
盖世汽车:为什么德赛西威的自动驾驶技术中心会设在新加坡?
陈春霖:德赛西威在新加坡成立了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博士团队,此外还有销售团队,主要是开拓东南亚市场、印度市场。另外还一个网络安全团队。
为什么会设在新加坡?从战略考虑,我们计划筹备一个自动驾驶研发团队,由于当时获悉新加坡政府有一个无人驾驶的项目,在2016年项目完成以后,该项目团队成员将被分配到其他地方去,我们很有兴趣,就顺利地接洽到该团队,在新加坡成立了德赛西威自动驾驶技术中心,吸引了很多新加坡科技院的高科技人才。
随后,又建立了网络安全团队,因为进入无人驾驶这个领域之后,网络安全将会越来越重要,而且受关注度将会越来越高。新加坡政府对网络安全非常重视,我们与南洋理工大学达成合作,借用当地资源来推动我们的网络安全。
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智能网联,都应该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因此,我们在该领域的投资也是坚定的。目前从中国来看,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度还不是非常高。但未来进入自动驾驶时代,需要给人安全感的时候,网络安全将不容妥协。
因此,要提前去布局,德赛西威作为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我们有能力去提前投资,找有经验的人去建立团队,我一直强调,绝对不要只看眼前,一定要看长远。
盖世汽车:自动驾驶在前几年非常热,很多创业公司独角兽估值都很高,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降温。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陈春霖:自动驾驶领域肯定存在泡沫。很多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只要说有自动驾驶经验,就能估价很高。但其实重要的不是是否有深度学习的经验,而是最后能否实现真正的产业化落地。
要落地就要有市场,但市场又在哪里?其实,所有被看好的产业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这样,非常的膨胀,因此,我认为自动驾驶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降温是一件好事,要理性去看待。事实上,它们都在烧钱,烧钱的速度也相当快,但烧到一半,资金链没有了怎么办?更多的需要从实际落地的角度去考量技术。不论是汽车大脑,还是自动驾驶,而或是V2X,它的各个模块其实都是在变化。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的去看待自动驾驶存在的泡沫。
盖世汽车:商用车可能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您认为是这样吗?
陈春霖:很多人认为商用车、公共交通等,因有特定的使用场景,可能会先实现自动驾驶,我也认为是这样,但自动驾驶里面终极的无人驾驶,这条路还很漫长。
而这并不单单是技术的原因,还有立法的问题。法律法规无法跟上,将会存在很多法律风险,法律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负责?肯定将会争辩很多年,而且不同的城市对无人驾驶的看法也不一样。比如新加坡政府鼓励推广无人驾驶,不过它的无人驾驶是点到点的无人驾驶。在新加坡的城市下,可以实现这种无人驾驶,但到中国的城市,可能就无法实现,因为在中国的使用场景会特别复杂。但自动驾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驾驶员放松,这个可以实现。
因此,我认为实现自动驾驶是一个过程,它一直在变,到最后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并不能提前预知。
|企业业务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盖世汽车:3月13日,德赛西威宣布,已经完成德国先进天线技术公司ATBB公司的收购交割。至此,ATBB公司正式成为德赛西威全资子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定制化的高性能天线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德赛西威来说,此次收购对未来的发展将有哪些利好的影响?
陈春霖:从我的角度来看,对于兼并收购,我比较谨慎,不会贸然为了收购而收购,为了兼并而兼并。兼并收购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要考虑兼并收购的公司与我们的匹配度、重叠度如何,其中企业文化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看到,兼并收购有70%是失败的。
ATBB公司位于德国魏玛,是德国知名的天线技术公司,拥有经验丰富、技术领先的专业团队,目前已发展成为欧洲天线市场的领先企业。ATBB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产品,与德赛西威是相吻合与匹配的。借助德赛西威在汽车电子领域深厚的技术、丰富的产品线和积累的客户资源,可以使ATBB公司加快发展速度,更好地服务客户,向更广阔的领域和市场拓展,实现新增长。
而ATBB公司提供的先进智能天线解决方案,对德赛西威发展智能网联化的业务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ATBB公司现有的管理、人才队伍、研发技术中心及市场竞争力将为德赛西威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
盖世汽车:自主发展7年后,德赛西威于2017年12月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当时,您提出了第三次创业,与前两次提出创业相比,这次创业的重点方向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陈春霖:第一次创业是在1986年公司成立之后,那时创业主要是以外资的出口导向的来料加工。当时我们很幸运,在惠州我们是一个口碑很好的企业。
第二次创业是在2010年,收购外方股份的时候,没有了大树可以乘凉,就要开始创业了。对于第二次创业,我当时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要坚韧。品牌自主以后,从2010年到2013年,在这四年当中,一直在摸索,重新投入,重新部署我们的战略规划,虽然有增长,但增长率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其实有点挫折感,但是到2014年、2015年、2016年就腾飞了,每年开始有了50%的增长率。在这几年中,出现高速增长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前期投入的一个结果。
第三次创业是在2017年上市之后,由于担心我们的高中层或者专家们都有了股份,就没有了太多的忧虑,也没有了那么强的冲劲,因此我提出了第三次创业,提出要担当,要专业,要以服务全球的汽车行业为使命,走向国际化。
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我会提出第三次创业,这种口号提出了之后,就要非常坚定地去追求,怀有一颗匠心,不断去推动“口号”落地。
盖世汽车:德赛西威实施的是SMART战略,涉及三大产品线,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还有车联网。目前这三大产品线的业务情况如何?
陈春霖:在今年6月份的CES展上,我们的智能驾驶座舱将会推出第三代,已在今年的一些新车型上搭载,下半年将会推出来。
去年,我们完成了第一个园区自动驾驶项目,并通过了客户的验收。我们在去年也拿到了24GHz雷达项目,该项目在今年12月将会量产。此外,基于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融合的全自动泊车系统,已在吉利的一款车上搭载。车联网目前已与捷豹路虎、一汽-大众展开合作。自动驾驶L3将会在2020年落地。
目前来看,三大板块中,原来的传统智能座舱业务,占公司的业务比例很大。但我们看到,两年或三年后,其他产品的占比还是没有传统智能座舱高,尤其是智能驾驶辅助业务,所以这个业务布局,其实是一个中长期的布局。
因此,我认为汽车电子的业务的布局是不可能短期的,它很漫长,要做好5到10年的心理准备。
盖世汽车:您对2019年的预期是什么?
陈春霖:对于2019年的业绩预期,我持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我认为要熬,要熬得有一点药力,即使下半年有转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它都将会是一个非常充满挑战性的演练。但只要能熬过去,前面就会柳暗花明。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行业里面,绝对不能有短平快的心态。回看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有多少中国企业生存下来了?中国企业的平均年龄是2.6年。如何能够让我们的基业长青?我认为应该不断与时俱进,公司不断有成长,只有积极拥抱新事物,才能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