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
Apollo是一个开放的、完整的、安全的自动驾驶平台
2017年4月上海车展,百度集团总裁、COO陆奇发布了百度Apollo 计划。为什么会突然开放?李震宇解释说:“百度做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很久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发现,无论在汽车工业还是自动驾驶领域,其实水还是蛮深的,凭着百度的一己之力是很难把很多事情完成的,经过内部讨论后,最终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把百度历史上积累的一些能力开放出来,形式包括:开放源代码、数据、API、云端接口等方式。”
从完整性来讲,目前Apollo的架构分为四层,最下面一层是参考车辆平台,把现有的车辆升级成为自动驾驶车辆,原来的油门、刹车、方向盘等都是通过机械指令来触发,但现在要通过自动驾驶大脑和数字指令来触发。再上面层是参考硬件平台,自动驾驶需要车脑,即人的感知能力,在这个领域有很多的创新,首先是传感器层面的创新,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都要给自动驾驶大脑一个环境上的感知。另外一个层面是计算能力上的创新,原来的车计算能力相当弱,往哪里开、去哪里都是人在设计,现在计算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参考硬件平台上存在两大领域的创新:传感技术上的创新、计算平台的创新。
再往上两个层面,包括软件站层面,云端层面,这也是百度相对擅长的部分。比如车的定位,知道周边的障碍物,云端的调度,高精地图,仿真器等等。这个就是Apollo四层架构,从去年7月份开放到现在有半年多时间,李震宇认为基本上这个架构是比较合理的。
在汽车业人士交流时,李震宇经常会被问到这个系统的开放、透明,是不是也意味着不安全、很容易被攻击?他举例说,Linux系统也是开放的,也是透明的,但是有很多人在建设,漏洞很快会被修复,反而很多封闭的系统,往往以为是安全的,但是往往不堪一击,所以说,开放的系统可以是安全的,甚至可能是更安全的。
Apollo开放了以后,我们得到了很多的积极的信号,甚至很多事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本来想说一年发布两个大的版本就好了,这个里面必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说安全的事情、知识产权的问题、平台化代码的一些事情,但是因为开发者的热情极其的高,所以说我们在过去短短的半年内发布了三个大的版本。
我们在去年7月5日发布了封闭场地的自动驾驶循迹,9月20日发布了昼夜定车道自动驾驶,今年年初发布了简单城市的道路自动驾驶。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很大的热情,我们现在每周获得的数据有150多次的代码提交,基本上每天都有二三十次的提交,有1800多个Forks,到现在有16万行多的代码。整体来说,生态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我们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去年开源的代码框架里面的时候,都是No.1。
合作伙伴的力量
开放所带来的是合作伙伴的力量。Apollo开放只有半年多,到现在有近百个合作伙伴,包括福特、北汽、奇瑞等OEM厂商,也包括汽车工业界的顶级Tear1,也包括政府部门,雄安、保定、北京、上海等,还有清华、北大等科研院所。
开放以后如何创新?李震宇表示,以前大家都觉得自动驾驶门槛比高,整个行业面临的情况是,大家会在一个低层面上做重复性的建设和创新,水平都不太高,基本上就是把车跑起来就会获得一片掌声和赞扬声,自从Apollo开源了以后,之前有经验的十个人花四五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用一个人三天就能完成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同样一个开发者,用Apollo2.0的代码(现在的代码有16万多行),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些任务。
创新有一天需要走出实验室,迈向市场,进行产品化、商业化。李震宇预计,2018年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自动驾驶将开始出现更多的产品化的声音,Apollo也推出了一个产品系列,叫Apollo Pilot,目前在和一些合作伙伴在展开合作,比如和奇瑞在开展Apollo L3级的乘用车合作,预计2020年进行规模量产。同时在和金龙客车进行L4级 的合作(取消方向盘),在今年就会有小规模的阿波龙自动驾驶小巴下线。
Apollo如何成为自动驾驶界的“网红”
李震宇认为,Apollo的一些理念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得到了验证:
首先是开放能力,以前封闭自己做,开放以后,大家都愿意一起来玩儿,而且有很多开放的力量一直在推动着我们一起往前跑,工程师、产品经理们披星戴月的往前冲。
另外是共享资源,包括数据的资源、供应链的资源、渠道的资源,都奉献给开发者和合作伙伴。
最后是加速创新、持续共赢。无论合作伙伴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商业机构,百度要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进行变现,也会把更多的机会给开发者、合作伙伴,这样大家才能在一起玩。
Apollo也不仅是百度的,应该是大家的,百度希望在这个领域里面汇聚最强的能力,推进全球和中国自动驾驶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