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首页 > 新闻 > 市场观察 > 一封匿名信扔下的炸弹:自动驾驶公司都在画饼圈钱?

一封匿名信扔下的炸弹:自动驾驶公司都在画饼圈钱?

来源:第一电动网 浏览次数:493 发布日期:2019-05-09

前几天,一封匿名信在自动驾驶圈儿里炸开了锅。写信者是一名无人驾驶算法工程师,美国海归,上个月刚刚“逃离”了国内某自动驾驶企业。

信中,该工程师以其亲身经历,讲诉了所在自动驾驶公司如何将自动驾驶当成了“搂钱的耙子”:以爱国的名义讲故事、以威逼利诱的方式为员工“画饼”、以技术认知偏差蒙骗地方和企业……

隔了不到两天,又有一位同行业的工程师写了一封信,对匿名信中提及的行业现状进行了逐条反驳,声称要为无人自动驾驶企业正名。虽反响不及前者,但却是实名制。

两封信引起了人们对无人驾驶这个“圈儿”的好奇。仔细一想,近半年来,只要有新品发布会,台上的产品经理总能有些自豪地介绍着:我们的新车配备了Lx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

无人驾驶似乎成了大势所趋,市场更是炙手可热。但是,这其中有多少企业是在认真做事?传统巨头企业的包围中,初创型企业能否有一线生机?

WechatIMG2125.png

带着这些疑问,我连线了多位企业高层,其中包括主机厂和自动驾驶企业,他们看法不一,但共识是:自动驾驶道还有漫漫长路。

有些惊喜,他们中的多数对于初创型企业,并不唱衰。

匿名信中的“骗局”

“骗局”是从一个爱国故事讲起的。

从前,一位自动驾驶企业的创始人要招募人才,他给一位工程师讲了一个“为国造车”的故事。这位工程师虽身在美国硅谷却心系回国,他告诉工程师:自动驾驶,将是工程师报效国家的最好机遇。

创始人在业内小有口碑,其曾在某公司的高管履历更是人尽皆知,加上他一腔热血为国造车的动人故事,工程师相信了他,遂辞掉硅谷的工作,回国加入了这家公司。

被故事吸引的,不光有工程师,还有迫切想“落地”自动驾驶的地方省市。随后,为了搞出“脱离方向盘”的原型车,创始人又在其他无人驾驶公司挖了更多工程师。诱饵是100万美元签字费,但要以借款协议的形式给,理由是这样可以避税。

WechatIMG2138.jpeg

最后,研发完成的9台车中只有2台能上路,并且车点头的现象非常严重,更可怕的是还刹不住车。因此,当地方领导和一些访问者来试乘坐车时,安全员都都会偷踩刹车。

就这样,该公司瞒天过海地取得了某省市支持,号称“落地地方”。但是,地方并没有按创始人先前想象的一样给公司多少资金,只是给了些资源,例如办公、土地和政策性鼓励支持。

人才和地方支持都有了,开始搞钱。虽然声称种子轮就x亿美元估值,但事实上,公司的种子轮连一次真正意义的融资都算不上,这些钱大都来自创始人的老乡土豪,以借债的形式获得,即公司发展得好可以转股份,发展不好就要本息还钱。

后来,创始人打着前沿科技的名义搞P2P,路子极野,还找了很多民间私募平台,都是给出高回报率的债转股式融资。就这样,创始人搞了上亿元。

渐渐地,工程师们开始发现不对劲,因为多次谈到的加薪,一次都没有兑现,工资也开始不能按时发,如果问一下还会遭遇黑脸,以开除威胁。军心开始浮动了。

这时,创始人开始拿“孙正义”画饼,称孙正义的千亿美元愿景基金要在中国找一家自动驾驶公司,且来司的试乘日期已定。那时,软银愿景基金刚投了Cruise,又以近10亿美元投资了Nuro,工程师们又一次选择了相信。但后来事实证明,这依然是一次胡说八道。

后来,创始人忽悠了更多人来坐车,包括部分国有车企。后来创始人就总说,X汽已经在走决策,马上就会有数亿的资金到账。但直到该工程师离职,也没有资金进来。

再后来,工资拖欠成为常事,HR还会随时找茬扣工资。工程师们熬不住了要裸辞,创始人实在劝不住,就直接翻脸,拿竞业协议威胁。当初签的入职合同和文件,工程师本着相信创始人没细看,但离职才发现,很多东西都无法兑现,涉及的期权股份,也完全创始人说了算。

信件的最后,字里行间透露着工程师的心酸:“现在我已经坚决离职,回想这一切才觉得漏洞百出。只是想明白这些已太晚,我们起初有五六十号工程师,都被层层圈住,辛辛苦苦写代码,最后一场空。

无人车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未来不可限量,但我怕再遇见创始人一样的人,成为层层忽悠的骗局里的一份子(一颗棋子),我不希望无人驾驶就这样被玩坏”。

自动驾驶泥沙俱下,机遇与质疑并存

无人驾驶真的被玩坏了吗?

“匿名信中提到的很多内幕信息,是外人无法知晓的。我也很难根据一面之词做出客观的判断。但我确定的是,踏踏实实做事的无人驾驶公司肯定存在,而且不少,所以自动驾驶行业才一直在前进和发展。”禾多科技创始人兼CEO倪凯告诉我。

“就像汽车、火车被发明之前,大家只觉得马车可靠一样,目前大众对于自动驾驶的了解很少,甚至是空白的。要让消费者接受像自动驾驶这样的新技术,需要让他们从最基础开始了解自动驾驶,逐渐去接触和接受,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消费者的心理认知。这件事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

自动驾驶是一条很长的赛道,作为行业中的一员,我认为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审慎的态度来做自动驾驶这件事,扎扎实实地打造好的技术,交付安全稳定、好用的产品。”倪凯说。

确实,自动驾驶产业中从不乏认真做事者。第一次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无名小辈”,出现在美国。2013年冬天,一家刚在硅谷刚成立不久的L4级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频繁被一群汽车媒体质疑为“洗钱”“PPT造车”“融到资后就跑路”。

5年过去, Zoox不仅没有“跑路”,还拿到了美国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颁发的全无人驾驶载客牌照,要知道,当时连全球公认的“老大哥”Waymo都没有拿到这张牌照。因为,Zoox拿到的是第一张。

u=1766030830,1783873049&fm=173&app=25&f=JPEG.jpeg

图为:Zoox创始人Kentley-Klay(左)和联合创始人Jesse Levinson(右)

近两年,国内的无人驾驶的初创型企业中,除了实名制写信的工程师所在公司(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以Roadstar.ai(深圳星行科技)、Pony.ai、商汤科技、禾多科技等企业为例,均应属“踏踏实实做事”的类型之中。

去年,成立仅一年多的Roadstar.ai在A轮融资中获得了1.28亿美元。也在业内引发了一定关注。

从技术路线来说,多传感器前融合是Roadstar.ai的核心竞争力,包含两项自主研发的技术:HeteroSync(异构多传感器同步),使不同品牌、类型及数量的传感器兼容;DeepFusion(数据深度融合),在原始数据层面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8维数据进行融合。

去年5月,Roadstar.ai对外发布的,全球首款搭载纯国产激光雷达L4级别无人驾驶方案,借助上述两项核心技术以及公司成立一年多来的实际路测,实现了在加州平均一个月一次人工干预、国内高复杂城市路况环境下连续数小时无人工接管。

对比一下谷歌,据2018年美国加州车管局(DMV)公布的加州自动驾驶路测数据显示,谷歌无人驾驶车辆行驶17731公里,需要人工介入一次。以60km/h时速计算,约每12天就需人工介入一次。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技术有料、资本青睐的初创型企业,也出过不少乌龙事件:CEO发公告罢免CTO、后投资人又发声明称罢免无效、今年年初又被曝出突然开除部分员工,被开除员工甚至一脸懵逼,表示事先毫不知情。

如同硬币具有两面性一样,无人驾驶产业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泥沙俱下。也许,在这“喧哗与骚动”并存的时刻,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场认真的思考和探寻。产业要向好发展,“质疑与机遇并存”的初创型企业们,还要克服怎样的难题?

挑战很大,但初创型企业或将更有机会

比亚迪公关总监杨昭对初创型企业并不十分看好:“在自动驾驶这个领域,如果没有足够大的投资规模、大量的成本支出,以及长期的投入过程,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有真正的成果出来的。

我相信,即使有一天完全无人驾驶能实现,也得是百度、腾讯、华为这样的企业才有机会,初创型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

做自动驾驶很费钱,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它究竟有费钱?来看看国际巨头们的烧钱游戏。

WechatIMG2131.png

先说说那位被小弟捷足先登的老大哥Waymo。2015年,Uber才刚开始进军自动驾驶,Waymo就已经烧掉了11亿美元。据Waymo前员工及其他行业内人士估算,如今的Waymo每年要花掉10亿美元以上

四年来,Uber又烧了多少呢? Uber ATG(Uber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在最近Uber的IPO进程中公开了它的月度账单:2000万美元。按此估算,从2015年至今,Uber可能已经花费了逾9亿美元

另外,工程师在匿名信中提及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自从被通用汽车收购至旗下,去年一年就成功为母公司烧掉了7.28亿美元,并仍处于纯粹研发的烧钱状态。

如今谈到汽车相关话题,总绕不开特斯拉。5月3日,外媒报道特斯拉提高了全自动驾驶套餐车型的价格。因为,特斯拉从2015年开始搭载红绿灯识别模块以来,一直不断研发,历时4年,截至今年4月初终于更新给驾驶者们开放使用了。

虽然具体金额尚未获悉,但看看操作方式,一切也不言自明。4年多的时间里,特斯拉后台花费巨额人力成本,动用了20多万辆车,以进行数据信息收集。为的只是能形成AI2.0平台使用的红灯数据标本,而让这项功能确实可靠投入使用。

砸这么多钱进去,一定能看到水花吗?不尽然。特斯拉的技术刚一发布就遭受质疑:可能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安全,只需几张贴纸就能让它变道,甚至有黑客用电脑+手柄抢夺汽车控制器权。

不和国际巨头们一起玩儿烧钱游戏,国内的初创企业们更务实。我问倪凯,“你们的HoloPilot为什么不用最先进的高线束激光雷达,是因为贵吗?”虽然刚一问出口,自己就觉得是废话。

倪凯却很耐心:“事实上,硬件配置的成本并不由我们来承担。我们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量产以后,相应成本会由消费者承担,而高线束激光雷达价格昂贵,有些可能会比一辆车还贵,这可能远超出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范围”。

奇点汽车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范星提出,初创型企业还是有其优势所在的。“我原来在传统主机厂做过,实际上,传统主机厂往往更多掌握的是传统技术,但像无人驾驶这种新型技术,他们往往会选择和华为、腾讯、百度等这样的大型企业合作。

而当今的许多初创型企业,大部分是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希望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来改变汽车行业,自动驾驶便是手段之一。

另外,虽然此前国外已经对自动驾驶领域研究许久,但技术路线和我们是有差异的。实际上,在近几年才有更多的团队和更成熟的技术开始涌入这个领域中来。

我个人觉得,对于一些新创企业而言,现在大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甚至从丢掉业务包袱,更能大展拳脚的角度而言,新创企业更有机会。”范星说。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本网部分文章系转载,转载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表述意见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如涉及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网拥有最终解释权。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合作客户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金牌会员

品牌广告

网站建设

公众号
微信群
QQ群
联系我们

0755-21036319

我们随时等待您的来访!

24小时在线客服

www.asianev.com 深圳市猫头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8000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