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一直以来是各大新闻网站的流量之王,从品牌设计理念到造车模式、销售模式到服务模式,造车新势力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不少造车新势力终于脱掉“PPT造车”的帽子,开始量产交付。
2018年被称之为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元年,这一年,蔚来、威马、云度、前途等纷纷实现了交付。然而,交付随之而来的用户体验却才是真正考验造车新势力实力的时候。交付数量的多少一方面彰显出初创车企的量产能力,另一方面,似乎也阐明了市场消费者更支持的车型。那么,在2018年各家造车新势力企业实际交付了多少辆车呢?下面,OFweek新能源汽车网整理了10家交付企业的十款车型补贴后的售价和全年交付数量,以供读者参考!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标杆,蔚来汽车是最先实现量产交付的企业。在2018年,蔚来汽车一共交付了11404辆蔚来ES8,不仅赢得了与何小鹏的赌局,更是赢得了众多用户的心。蔚来ES8的价格其实不算低,在造车新势力中,可以算是高端价位的车型,补贴后售价37.54-47.54万之间。
蔚来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旗下的首款车型蔚来ES8创始版在2018年6月份率先完成了交付。这款车型享受过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以北京地区为例)补贴后价格在38.05-48.05万元,续航里程为355公里(NEDC工况),该车还可以选择电池租用方案,车辆售价立减10万元,每月需另付1280元电池租赁费,并拥有换电和电池升级的服务。
威马汽车的首款车型EX5在2018年4月上市,9月28日交付,是为数不多按时交付的新兴造车新势力。在2018年全年,威马汽车交付了3844辆EX5。威马EX5根据续航里程不同,补贴后(国补+地补)售价范围在11.23-16.48万元,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一些配置,比如轮圈大小、座椅材质、科技配置等。
威马EX5的人气不低,根据体验店的销售顾问介绍,提车最快要等3个月以上,等待时间略长。根据此前威马的承诺和规划,威马2018年的交付量是1万辆,2019年的计划是10万辆,这样一来威马温州工厂产能爬坡的计划似乎还需要加把劲。
云度汽车
相比前几个新兴造车新势力,云度和电咖的造势能力可能没那么强大,低调了不少,其实这样的车企不在少数。云度π3补贴后的售价为7.49-11.49万,2018年共卖出了2619辆。
云度新能源2015年成立,2017年首款车型π1上市,2018年π3上市,如今升级后的云度π3(参数|询价) Pro也已经上市销售了。云度π3 Pro的NEDC综合工况续航达到360km,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0.98-12.98万元。
关于定金方面,工作人员也介绍说,目前不接受定金,因为工厂都是按订单生产,需付全款才能从福建总部派单提车。云度车型的维修保养遵循之前传统燃油车的传统,需要到4S店进行。
新特汽车
随着2018年的余额越来越少,留给当初说年底前交付的那些企业的时间不多了,新特汽车、小鹏汽车和奇点汽车都曾说过要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交付。
目前,新特旗下只有一款车型,定位微型车的DEV 1。根据官方消息,新特DEV 1截至去年8月末,订单已经达到41600辆,2018年优先交付已交保证金的4000辆车。不过,2018年,新特DEV1实际交付数量是2533辆,新车补贴后售价6.19-7.79万。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G3在2018年年中虽然之前已经小批量交付了一些用户,但主要以内部员工为主,正式大批量的交付在2018年广州车展前后。不过,小鹏汽车在2018年的交付量仅仅482辆。小鹏汽车一直对外宣称交付数量不是重点,交付质量才是关键。
另外,在产能方面,小鹏汽车与海马签署的代工协议年产能5万辆,目前自建的肇庆工厂一期完工,可投入生产,年产能达10万辆。
前途汽车
前途汽车在一批造车新势力当中也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因为它的首款车型定位在纯电动跑车,搭载前后双电机四驱系统,补贴后全国统一售价68.68万元。由于是轿跑车定位,在造车新势力中的价格目前也是较高的,前途K50在2018年的销量仅达到59辆。
和威马相同,前途也是手握生产资质的车企,前途汽车位于苏州的生产基地一期产能规划为5万辆,这对于一款小众的跑车来说,产能似乎已经足够。不过未来前途要继续走大众路线,生产基地的产能就有必要进一步扩展了。
奇点汽车
奇点汽车就属于典型的起大早赶晚集的类型,2017年4月奇点汽车就发布了奇点iS6车型,但时至今日还没有交付的确切时间,一直说的2018年下半年也随着2018的翻篇而遥遥无期了。
除此之外,电咖汽车在2018年全年交付1566辆电咖EV10,这款车的补贴后售价在5.98-6.78万;国金汽车的GM3作为国金汽车首款独立开发的MPV车型,主打智能化、网联化特性,在去年共卖出1178辆,哪吒汽车补贴后售价5.98-6.98万,在去年共售出1107辆哪吒N01……
编辑点评:
整体来说,造车新势力在2018年交付元年的交付情况都不太理想,销量差距也较为明显,随着用户对新车的体验和实践不断深入,一部分初创车企已经脱颖而出,而另一部分用户体验差,没有造车实力的企业将被市场和用户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