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杉杉能源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杉杉能源(宁夏)有限公司拟在宁夏投资建设锂电池正极材料开发、生产、销售基地项目,规划综合产能1万吨/年,投资总额约2.09亿元。据悉,该项目主要生产三元正极材料。
杉杉能源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动力锂电池需求的大幅增长,而随着对锂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三元材料的市场需求量始终保持增长趋势。
三元正极材料的旺盛需求在企业的财报中有良好的体现。在此前不久,当升科技公布2018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4.78亿元,同比增长72.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33.45%。这主要是由于当升科技锂电正极材料销量增长较快,锂电正极材料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所致。
乘用车市场的拉动
近年来,三元材料已成为正极材料增速最高的细分领域。据统计,2017年全国正极材料产量为21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三元材料8.6万吨、磷酸铁锂5.8万吨、钴酸锂4.5万吨、锰酸锂2.1万吨;三元材料接替2016年的磷酸铁锂成为2017年增速最快的正极材料。
记者了解到,三元材料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拉动。目前,国内磷酸铁锂的主流市场电动客车大巴增长趋势放缓,而乘用车市场需求占电动车整体需求的比例却在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预计2018-2020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可分别达80万辆、124万辆和194万辆,相应拉动三元电池需求量30GWh、51GWh和89GWh,经折算未来三年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将分别达到5.2万吨、8.2万吨和13.7万吨,对应电动车用三元正极市场规模分别为114亿元、163亿元、245亿元,合计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
高镍化的趋势
当前,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正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无论是政策导向、市场需求,还是技术演进方向,三元材料高镍化已成为动力锂电池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补贴退坡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正在高镍三元领域积极布局。
高镍化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高,意味着同等重量的电池可以提供更多带电量,在实现轻量化、降低百公里电耗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这对于空间有限且对续航性能敏感的乘用车至关重要。
从行业趋势看,目前国内主流动力三元电池正极材料是NCM523,发展方向是NCM811及NCA。在现有技术水平下,NCM811动力电池产品相比NCM523产品能量密度可能提升15-20%,后续高镍产品进一步性能优化可提升至30%以上。
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SK创新和LG化学都将在明年推出用于电动汽车的NCM 811电池。松下和特斯拉已经提前大规模使用了NCA材料。虽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NCA方面相比松下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始小批量试用NCM811产品。
“此前困扰811材料应用的问题已经被攻破,下一步将经过小批量应用的验证。”力神电池副总工程师苏金然表示,技术方面,包括力神在内的部分动力电池厂家基本解决了811在圆柱电池应用的技术难题。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方面,CATL、比亚迪、孚能科技、比克电池、国轩高科、天津力神、鹏辉能源、智慧能源等企业都已开展了NCM811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其中比克电池宣布已量产NCM811圆柱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30Wh/kg,并称300Wh/kg的产品也即将面世。鹏辉能源也透露,公司使用NCM811材料的圆柱电池已经量产并供货给相关整车厂。2018年年初,国轩高科表示已经开发出三元811材料软包电芯,能量密度可达到302wh/kg。
智慧能源早在2014年就布局了高镍811电池产品,近几年已实现与整车厂的相应配套,目前位列少数能够量产圆柱形811高镍电池的企业之一。其2600-2900毫安产品已经开始使用高镍811材料,2017年已有少量出货,今年3月实现批量出货,预计2018年全年有望实现50%电池采用高镍811材料。
材料企业的布局
电池中国网了解到,由于车企和电池企业对于高镍三元材料的导入需求迫切,推进速度不断加快,2018年以来,NCM811材料已呈现出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为满足市场需求,国内正极材料厂商也积极布局高镍产品,这些产能已经陆续向市场供应,特别是NCM811产品的产能和产量受到高度瞩目。
据悉,目前当升科技、宁波金和与杉杉能源等企业的高镍811材料已实现量产,厦门钨业、天津巴莫、华友钴业等高镍811项目也在推进之中。
当升科技在2017年就成功推出了高镍动力NCM811和NCA正极材料产品。目前当升科技江苏二期二阶段项目已经顺利投产,NCM811/NCA规划产能4000吨,NCM 811产能逐渐建成后预计2019年实现放量;天津巴莫2017年年产5000吨高镍材料的产线投产,目前已经实现向国际大客户批量供货NCM 811;格林美对外表示,已经成功推出811型、NCA等高镍产品,并开始对外供货。
宁波金和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18年宁波金和将有超过12000吨产能释放。由于钴价格走高,523的价格为23-23.5万元/吨,811价格为26-27万元/吨,811的性价比超过523。如果技术成熟,下游将会尽快切换到811。
据预测,2020年高镍三元材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0亿元,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普及,三元材料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