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生态圈在车联网行业中坚持耕耘了很多年,一直把握国内国际车联网方向和众多热点,从前几年智能网连生活、智能网连汽车,之后关注车内智能坐舱等等热点。
其实现在情况2012年到2015年,2015年到2017年,现在到2018年又是大的里程碑,这些年发生什么大的变化?从大的产业来讲,这些不是我研究范围之内,只是通过国家研究做了归总,原来从第三产业,逐渐发展真正和人民生活基础的模式,从第三产业逐渐发展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整个行业、整个科技发生变化,无论用户定义需求、还是需求定义社会、还是需求定义这个人、注意这个人已经发生变化。新的科技下,现在社会发展模式从六大层面大家完全能够体验、完全能够感知。
现在大家开会她到纸质材料是一部分,第二个是电子化的,人和人近距离的交流,对产业也是有用的。第二对企业有什么变革?最简单就是四化,无外乎上午讲到,包括芮总也提到如何转型,特别是新出来整车厂定义,从传统的汽车制造方变成服务运营方,对于行业冲击、科技理念也会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里边,我们感受到一个面向车本身、第二个对人服务本身,人的服务有多种多样,对于车本身变化,依然是出行工具和服务的载体,这个基础上这个车定义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附加更多能量值,无论跟人之间交互还是生活交互,转化上到产品延展、上到人服务的变化,这里边驱动就是科技驱动。
今年2018年4月份,工信部也成立智能网联协会做这个事情,希望借助这个事情把中国智能化、网联化、通讯化怎么整合在一起?王秘书长今天也在这里,跟王秘书长之前有过交流,国家对这个方面变化影响整个行业,对于整车发展变化,我们自己角度出发能够立足或者服务社会,制造真正核心、用户便捷体验产品,给用户提供出行服务便捷、实用的服务能力。
智能网联到现在做了很多、我们也体验了很多,真正我们经历,从我们自身来讲,现在经历内容是,拿宝沃案例来讲,我们把跟车本身使用、跟用户、跟市场全面整合的发展模式,当时构建这样品牌发展方式是资源的链合而不是资源整合,链合关键互利共赢,整合是以我为中心,以这个目标创建一套思路。无论跟用户互联、跟企业互联、跟用户互联,包括在座很多是我们合作伙伴,包括我们汽车经销服务商、上下流产业链大家真正联合,促进融合发展。对于汽车来讲,卖出去就卖出去了,这个过程需要智能网联,我认为车和人整合。
精细化服务产品本身交给用户,首先让用户感觉这个产品买的值、用的方便,这个对品牌有一定的价值。对于这些东西,宝沃最早做整体规划,大概2015年7月份推出规划,然后一年多实施,从底层硬件服务,没有太多东西,X等于无限大,对于硬件本身发展重点,也是产品投入的重点,经过一定时间锤炼,我们对于硬件定义上面的规划,对车、对用户、对数据所有的综合应用。AI基础上总归有一个平台,以车为载体、以人为服务构建一套完整的服务内容。
但是怎么给用户服务?怎么给用户做?简单、简洁、简便,让用户所见所得,让用户永远和我们之间保持无缝连接距离,这样才对品牌塑造有关系、才对品牌加分。没有一家主机厂说我造出来汽车不需要卖,当然租也会卖,你觉得用车获得用户、获得市场,这个过程只能拉近用户使用,不仅有销售端,还有使用端,我们和用户拉近距离靠的网联基础上拉近服务距离。当时思考怎么融合、怎么服务这些用户?单纯用车本身所有人都可以提供,价格高、价格低、只有和用户提供真正感知的服务,不是有些必须主机厂做,但是还是融合、整合,无论资源整合、信息化平台,凌动科技吴总交流,对于操作系统可能未来发展方向就是开放,对于车辆使用者、车辆服务者、车辆销售者对于车辆真正的共享、服务来讲都是可能是一个助力,这个是以点带面展示我们思路和想法。
通过这些整合,我们在里边打通市场服务端,对于新生品牌来讲,第一点怎么让用户感知、怎么让用户知道,怎么根据现有用户或者现有使用情况,来反推重新定义市场对于我们的定义,市场对于我们受众感觉和感知,通过网联技术、通过车联网、通过数据集合反推回来市场有怎样的变化。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最早对用户定义到实际有一定偏差。今天中午跟一个朋友聊也说这个问题,两条曲线,一条实际曲线、一个推测曲线,实际曲线根据实际用户智能网联千人千面去做。
对于产品本身,最重要保证产品,2015年到2017年我们做的主要事情保证产品,第一产品能够上市、能够生产,接下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能力,这里边注意更多对于产品本身预警、对于产品本身质量或者行为感知,通过这些问题给车辆品牌提升,避免大批量召回,我们做过调研,传统主机厂出现问题至少六个月才能解决问题,最起码我们可以及时预知或者感知,或者用户体验直接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在这个基础构建企业级数据运营服务体系,2016年宝沃提出超级CEO概念,车是有身份证、人也是有身份证,两个加起来就是服务身份证,通过这个唯一触点和连接,然后达到真正的服务。当时我们也提到生态,不要生态我们提供服务体系、用舒适化运营给用户提供这些相关的服务内容,让用户感知能够对品牌认知。毕竟最终结果是要销量。
对于新品牌上市,构建当年第一个宣传点,在这个过程里边怎么去做?通过这些相关内容,首先创造用户的体验,给用户创造不一样,国内现在讲的OTT交付流程等相关跟用户紧密相关,第二建立资产管理平台,未来租售平台、共享平台的拓展,第三是质量保证,没有质量这个品牌发布没有意义,第四个资源整合,服务集成,拓展产业链生态。通过这些渠道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或者跟更多资源融合,创造一个真正服务用的智能网联服务平台。
现在模式发生更多的变化,随着更多高科技入场,随着BAT,确实对我们从业者造成冲击,有时候也在思考,我们自己从业者路在哪里?何去何从?太多东西打散拆开,BAT能力不弱,互联网转型过来可能思路不太一样,但是技术输出同源,我们希望做一套东西产品加上运营的东西,怎么做?如果职业职能分开可能造成脱节、烟囱式的分散,这些怎么整合、怎么融合,综合外部太多的东西,但是内部反而是壁垒。这一块怎么玩?我们通过零售平台、智能网联平台构建数据运营服务能力,有这个基础再构建智能化、自洁性的服务体验。
我们想通过基础设施和服务把人和车真正网联,构建为用户产品化体验的中心,实现数据资产化,实现整个数据链条融合和整合,把人、车、服务、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冰箱等作为整合资源,提供用户便捷服务能力和服务性能。对于本身产品来讲,有赖于车厂本身服务能力,全靠自己经销商,或者新能源车出来以后,依靠经销商或者运营模式很难触发运作,现在都共享租车,谁去运营、谁去运作,谁去保证质量,如何智能网联技术对于产品在线质量、售后质量、产业链打通,通过这些为一个车完整的售后服务保证,为用户提供完整可靠度,这个情况下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这个加上大数据、云计算等构成服务体系。
要开展智能出行服务,上面所有服务加在一起,特别是真正保证车辆售后服务和品质情况下,智能出行才是更可靠的价值,因为现在看到前端没有看到后端。真正实现智能互联,刚才讲车和人、车和家庭,现在小米家庭或者各种智慧服务,2015年我做过一个创业项目智能家居,一个电视、一个空调,当时怎么通过这些服务和车辆紧密结合在一起,让用户使用或者用户过程当中能够无缝连接,当时想的比较多,做了蓝牙式、WIFI、做了芯片,但是没有对接成功,当时项目我退出,那个项目依然在做,这个项目已经跟空调主机厂建立标准的协议。
说了那么多,想打造汽车为入口,汽车入口是什么?是不是去APP化,我的观点不太一样,是去掉可见的、繁杂的APP操作过程和操作界面,让用户在行使过程中建立一个无感知APP服务体验和入口,这种才是真正对用户用车服务、智慧、智联过程,不是去APP,是增加APP使用体验,增加入口,它作为唯一载体入口,提供用户全方位服务,这是我们一个感知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