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上海是一座饱受嘲讽的城市!
因为它当初喜欢跨国公司而看不起民营企业,热衷于搞金融而看不上互联网行业,结果不仅没能把握住阿里巴巴这样的优秀企业,而且错失了互联网大潮的机遇。
二十年前大家都说杭州是上海的后花园,而这几年却有人说上海是杭州的后花园。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都会,如今沦为“环杭州都市圈”的一员,造化的弄人,想来也煞是可笑!
一个月内上海干了三件大事
不过最近一个月来,上海连续发生了三件大事,这位“垂死病中惊坐起”的老大哥,显然把杭州和深圳两位小弟打得措手不及。
第一件大事:7月26日,从杭州搬到上海的拼多多在美国纽约敲钟上市,这家公司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发展成为中国市值第三大的电商企业;
第二件大事:8月16日,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与上海市政府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马云宣布将把更多新业务、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放在上海;
第三件大事:8月20日,腾讯公司和上海市政府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腾讯华东总部将落地上海徐汇滨江,共同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这三件大事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始拥抱上海,并且把更多未来的筹码押注到上海身上。
从上海和互联网公司彼此之间的态度来看,折射出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变迁之旅。
以往上海高冷的对待互联网企业,是因为当时互联网行业还没真正发展起来;如今上海敞开胸怀迎接互联网企业,是因为互联网行业已经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向上海投怀送抱,则是因为上海能够提供大量的高精尖人才帮助他们研发未来科技。
康波周期与城市地位的变迁
说起上海的失落,还要从“康波周期”说起。
所谓的“康波周期”,是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发现的一种人类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长期周期性波动规律,大致上以50~60年为一个周期。
这种康波周期的出现,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科技革命所驱动的,其运转与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衰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一共经历了五轮康波周期,它们分别是由纺织工业和蒸汽机技术、钢铁和铁路技术、电气和重化工业、汽车和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导所驱动的。
根据康波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上海近年来跟北京、深圳和杭州相比较时,表现出一种产业结构落后、经济增速缓慢的颓势,原因就在于上海没有很好把握住信息技术革命,错失了第五轮康波所带来的最大机遇。而北京、深圳和杭州能够表现出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握住了信息技术革命。
如今第五轮康波已经开始步入萧条期,信息技术革命的红利也已经接近天花板了,所以各家巨头和各大城市都开始未雨绸缪,为迎接第六轮康波而做着准备。
第六次技术革命与上海的复兴
那么第六轮康波将以什么技术为主导来驱动呢?
很明显,是人工智能技术!
在人工智能方面,各国城市和各家巨头现在都只是处于起步阶段,都还有许许多多的课题需要去研究,那么就都离不开科研人才。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强”榜单来看,目前国内人工智能实力最强的城市是北京,其次是上海,接下来才轮到杭州和深圳。
看到这份排名大家可能会很纳闷,为什么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被誉为“创新之都”深圳才排第四,而落后于时代的上海竟然能够拍第二。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许多人工智能技术还停留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里面,而深圳的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少得可怜、不像上海那样仅次于首都北京,所以上海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要遥遥领先于深圳。
根据康波周期理论来推测,人工智能真正的大规模应用大约会出现在2030年以后才开始出现,也就是说接下来十几年主要精力是放在科研投入方面。
在这一阶段,腾讯所在的深圳和阿里巴巴所在的杭州,都缺乏足够的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能够为企业发展人工智能提供足够的人才。这种情况下,这两大巨头就得想方设法另谋出来了,而上海无疑是他们眼中的最佳之选。
虽然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会更多,但是北京本身聚集着百度、头条、美团等一大堆同行,对于人才的争夺会显得空前激烈。刚好上海是一个有人才却没雇主的地方,所以乘虚而入也就显得恰到好处。
所以上海和阿里、腾讯的牵手,从短期的角度来讲是拉拢阿里和腾讯来拯救上海,从长远的角度讲是阿里和腾讯主动来拥抱上海。
不过无论怎么说,人工智能对于上海而言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如果再次错失良机的话,上海被深圳超越、沦为环杭州都市也绝非是天方夜谭。
而对于深圳来说,未来要想在保住一线城市的地位,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绝不能输,所以深圳也应该加快引进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度,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