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野蛮生长”的造车新势力不被看好 扶持政策进一步紧缩

“野蛮生长”的造车新势力不被看好 扶持政策进一步紧缩

来源:第一电动网 浏览次数:699 发布日期:2018-06-26
   资本游戏不单单是世界杯的赌球,在汽车圈中资本的豪赌也屡见不鲜,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近几年来“野蛮生长”的造车新势力
    偌大市场,必然引发资本的觊觎。最近两年,中国市场迅速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的热土,包括特斯拉等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正在中国市场加快布局。据悉,目前仍在等待审批的“新势力”超过了500家。
    据路透社统计,目前全球投向新势力造车的资金已经超过900亿美元,并且这一投资数额仍在不断增长。资本的涌动很难不让人联想这是后房地产时代的热钱,对汽车行业的“大跃进”。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蔚来汽车威马汽车车和家、FMC、爱驰亿维、零跑汽车已累计融资超过226亿元。其中,吸金能力强大的蔚来汽车5轮融资就超146亿元,威马汽车也已累计融资超120亿元。在今年的2018年北京车展中,包括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奇点汽车、拜腾汽车、前途汽车、云度汽车、爱驰、正道、新特、零跑等十余家造车新势力同时亮相,几乎都带来了重磅产品。虽然其中一部分只是“蹭热点”,没有展台,但新造车企业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体登场还是颇让人感到新意。

    行业大佬不看好,国家政策在紧缩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理解为是新造车企业对外界“纸上谈兵”观点的反驳,但在没有真正把车卖出去之前,还是会有很多人把他们归类为“不靠谱”。
    先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新势力造车是忽悠,再是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视新势力造车为被“净化”对象,甚至预言“新势力造车存在过度投资问题,3年至5年内超过90%的新车企会成为先烈”。
    继行业大佬陆续看空之后,6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又向造车新势力套上了“紧箍咒”:新建纯电动汽车资质审批权被下放至地方政府,但审核标准也随之提高:电动车推广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核准新的电动车项目前先要清理新能源僵尸车企;已经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项目达产(10万辆)前不能再审批新项目。被收紧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对已经获得资质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发改委同样严格要求,比如项目大规模量产前不得撤资;需要掌握电动车核心技术;只能生产自有注册商标的产品等。

    造车新势力最初起源于国家政策开放的“窗口期”,最终还得是回归于政策紧缩。想必这一点,没有人能比李想和他的车和家更有体会了吧,从微博上剧透到宣布SEV项目停摆,仅不到3个月的时间,由此SEV也创造了汽车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最短命的量产车型。在“百日夭折”的背后,是SEV从设计、准生、供应链到几亿、十几亿的巨大水漂。

    机遇相似从前,困难则被放大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李想的想当然,妄图倒逼政府,进一步开放低速电动车领域。我们所有的人都要清楚这样一个大前提,今天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草创阶段远比当年吉利、长城们的处境要恶劣的多。
    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是本世纪初所涌现出的造车热潮,因为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成长,汽车走向家庭已经成为社会趋势,而当时为数不多的几家汽车整车厂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当时的改装厂则通过将底盘从整车厂拿过来,而车壳通过“手工”敲敲打打生产出来。随着消费者对于汽车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的崛起之路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当时也有一些企业看到了汽车行业的暴利,所以一时间也涌现出不少汽车品牌,比如奇观汽车、波导汽车、茶花汽车、春兰汽车、奥克斯汽车等等。不过由于较高的行业壁垒以及在产品技术、采购、生产以及品控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少汽车逐渐归于沉寂。
    同样的问题在目前的造车热潮中也存在,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于传统汽车产业较低的产业壁垒,吸引来了更多的资本涌入,虽然目前众多新品牌林立,但是不难发现当下的这些新品牌、新车型大多都是主打“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口号,而在电动车的“三电”技术上,并没有巨大突破。
    拔苗助长式造车能靠谱吗?
    这就让人疑惑,这到底是在造车还是造手机?更为重要的是,一款新车在上市前,都要经历耐久性试验、密封性试验、NVH试验、风阻系数试验、碰撞实验、电磁兼容性实验等等几个大类的上千项的测试,路试的总里程也普遍要达到几百万公里。即便是如此严苛的验证环节,产品上市之后仍旧可能面临召回问题。
    相比之下,“野蛮生长”的造车新势力们,一边打着“颠覆性产品”的口号,一边用着2-3年时间来完成传统车企至少需要5年才能干完的事情,这还是在缺乏供应链体系、工厂、售后保障的前提下。
    目前中国品牌的领军车企,像吉利、长安、广汽传祺、比亚迪等产品在驾驶质感上都还与合资品牌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些中国品牌已经走过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产品开发、调校的积累。相比之下,造车新势力还属于“蹒跚学步”的阶段,成立几年时间就信誓旦旦地要为消费者提供好开、好用的产品,这显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结语:
    造车新势力已是老生常谈,而关于2018年“窗口期”的关闭时限已经过半,不少造车新势力的品牌量产车都将正式上市发售,市场的检验已经箭在弦上,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到到底谁在“裸泳”、谁在发奋。造车新势力们能否经得起消费者、市场的检验,很快就将有答案。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本网部分文章系转载,转载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表述意见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如涉及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网拥有最终解释权。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合作客户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金牌会员

品牌广告

网站建设

公众号
微信群
QQ群
联系我们

0755-21036319

我们随时等待您的来访!

24小时在线客服

www.asianev.com 深圳市猫头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8000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