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产业韧性发展的今天,车企领袖纷纷在“两会”期间发声,为推动产业进步而建言献策。这当中,不单单有来自传统车企的李书福、尹同跃、朱华荣等,也有代表新势力的何小鹏、雷军等。
不管是对当前汽车产业的总结,还是对未来科技创新的展望,代表们的“两会”发言都各具特色。中国汽车产业虽变革迭起,但自主品牌的创造力与价值,已经在世界舞台被看见。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2023年工作回顾,强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再次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上一个高度。接下来,就让我们聆听各位代表的“两会”之声。
尹同跃:必须有全球认可的品牌价值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表示,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3000万辆,出口大约500万辆,其中,奇瑞出口接近100万辆。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光有销量规模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全球认可的品牌价值。在下一个十年,奇瑞不仅要追求销量、规模的全球第一,更要在技术创新能力、在品质口碑、在社会责任方面,争取做到全球领先。
在做好产品、做好服务的基础上,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汽车企业,还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打造极致的产品,为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为中国品牌增光添彩,镀上金子,为全球用户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提供中国智慧,为全球用户提供让他们更喜欢的中国产品,喜欢中国车,选择中国产品,选择现代中国车。
李书福: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交了建议。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应充分发挥“链长”作用,引导上下游产业链持续有效降碳,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在李书福看来,国际“碳壁垒”渐行渐近,国内汽车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对于企业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仍处于摸索阶段,碳排放数据来源广泛,且标准不统一,进一步增加了短期内达到国际互认的难度。
现行《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简称“《积分办法》”)无法直接与碳排放体系衔接,《积分办法》以控制油耗和电耗为主要手段,2018年至今累计交易金额超过250亿元,有效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但随着2023年新能源汽车新车产销占比均超过30%,积分供需形势发生较大变化,行业普遍认为《积分办法》的促进作用正在减弱;碳减排进入深水区,推进成本高、难度大;同一行业碳排放数字化管理呈分散性,缺乏行业标准或监督。
“为了维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同时满足国际碳排政策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碳市场,出台碳管理相关机制及政策以及规范碳管理数字化平台,刻不容缓。”李书福建议,应建立汽车行业统一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2023年1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及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品出口国,且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品优势明显,为进一步扩大汽车产品的出口优势,应对欧美国家的碳贸易壁垒,汽车产品急需成为2025年出台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的产品之一。
朱华荣:聚焦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两会”期间,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共提出了四项建议,有三项建议均与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关。针对目前车、路、云一体化的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中小型装置重复建设、大型装置空白、存量装置软硬件高度依赖国外供应商的问题,朱华荣建议,“要建设产学研用融合科研平台,还要将项目纳入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规划,以保障资源投入”。
聚焦当前汽车数据中非个人信息边界模糊、权属不清等问题,朱华荣建议,从法规层面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细化汽车数据产权规定,落实车企对汽车数据的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
针对当前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部分环节不支持线上化办理,导致消费办理效率差;地方鼓励汽车发展的政策不统一,导致消费者车辆使用公平性、品牌竞争公平性受到影响;车险业务中间渠道,保费不透明等问题,朱华荣提出四个建议:“第一,建议推行汽车消费零售发票电子化和上牌办理流程线上化;第二,建议加快数据流通平台与机制的建立;第三,建议统筹完善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汽车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第四,建议推动车企与保险企业‘总对总’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消费者保险购买成本。”
何小鹏:探索自动驾驶技术,远眺飞行汽车发展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两会”期间带来了《关于探索限定场景无人驾驶法规,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建议》和《关于推动飞行汽车应用、助力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等建议。
为了缓解当前社会充电资源紧缺现状,维护电网安全稳定,以及应对波峰时需求强烈、波谷时大量闲置等充电市场结构性矛盾,同时也更好地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何小鹏提出了两点建议:“探索限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的政策法规,开展限定场景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补能试点应用;推动车网互动顶层设计,构建成熟商业模式,统一相关标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加速市场化推广。”
面对飞行汽车这一蓝海市场,何小鹏亦提出了他的发展建议:“加快开展飞行汽车在产品管理、产品认证、标准体系设计等方面的前瞻性顶层设计与规划,并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程;围绕飞行汽车规模化应用需求,建立飞行汽车驾驶资质认证及培训体系;参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验,统筹产业发展政策和资源保障,推进飞行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
雷军:引领供应链绿色转型,为人工智能及智能驾驶撑腰
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准备了四份建议案,分别为《关于加快建设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建议》、《关于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关于进一步规范智能驾驶产品安全应用的建议》、《关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融合先进技术发展的建议》,聚焦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
随着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时代,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显现,我国制造业开始面临供应链全链路贯通困境、国内行业碳数据库缺失以及供应链低碳转型压力等问题。如何打破绿色壁垒,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提升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绿色”竞争力,将是破局重点。
雷军指出,首先,应制定相应配套政策,鼓励支持企业优化升级供应链系统,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实现供应链全流程业务信息贯通,并建立绿色化评价及示范推广机制,激励企业绿色低碳化转型。其次,快速建立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完善企业共享共建机制,推动与国际数据库的衔接与互认,并逐渐建立中国深度参与、主导的全球碳足迹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强全流程绿色低碳指标及减碳措施融入,如探索建立绿色电力全国交易机制,畅通交易渠道,促进链主企业引领供应链绿色转型。
立足于人工智能,雷军指出:“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掀起新一轮科技变革与行业变革的浪潮。从长期趋势看,各行各业对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力需求正急剧增长,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将成为我国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因素。”
智能驾驶也是雷军的关注点。近年来,我国智能驾驶(包括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行业快速发展,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驾驶的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场景实现广泛应用。国家有关部门也陆续发布政策文件,并着力推进智能驾驶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研究制定配套的智能驾驶产品监督管理办法。然而,当前行业内的智能驾驶产品在功能定义、安全性能、人机交互、运行条件、数据应用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存在驾驶安全和数据安全隐患。
由此,雷军建议尽快建立辅助驾驶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快辅助驾驶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验证标准落地应用,细化驾驶员在环境风险提示等人机交互要求,规范辅助驾驶功能的正确使用,打造更安全的辅助驾驶体验。
与此同时,智能驾驶安全水平提升依赖车端和道路真实数据的反馈,雷军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智能驾驶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等环节合规措施及产品标准的实施细则,建立统一的智能驾驶安全监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赋能监管体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