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电汽车大行其道的当下,市场变得越来越“卷”,从产品到配置,从体验到服务,车企和品牌恨不能把最好的、最丰富的都提供上。
而智能化的能力将决定消费者用车体验的“天花板”。智能座舱已成为大多数产品宣传的着力点。
智能座舱渗透率不断上升。
2023年1-6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中控娱乐系统交付856.13万辆,前装标配渗透率已经超过90%,达到92.13%。
接下来三年内,智能座舱的搭载量还将持续保持上升的态势,并且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与此同时,在成本、功能需求等要求下,车企对于智能座舱芯片的使用呈现了多元化的态势。
AR-HUD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近几年,各供应商、各主机厂纷纷在中控大屏发力,期望以此来证明其车辆的科技和智能属性,双/三联屏、副驾屏等屏幕方案跑进了各家车型座舱之中。激烈竞争之下,智能座舱的战场由方向盘的右侧扩大到前侧,W/AR-HUD逐渐成为主机厂的关注焦点。
最近占据车企热榜的问界新M7引人瞩目,其亮点之一是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可以将导航、车速等信息投影到挡风玻璃上,让驾驶员更加专注于路况。
截至2023年8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W/AR HUD交付18.12万台,同比增长29.89%。其中,从价位区间分布来看,30万元及以上车型标配W/AR HUD搭载率平均值已经接近30%(29.53%),交付贡献占整体市场比重接近50%。
在车型品牌方面,1-8月,丰田、理想、比亚迪三家贡献近4成的搭载量,前十家车企合计贡献超7成搭载量。
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中,华为、华阳多媒体、锐思华创、睿视维等多家供应商展出了相关技术方案的AR-HUD产品。供应商展出的AR-HUD产品种类丰富、功能多样,多种成像技术推动行业进步,AR-HUD俨然已成为车载显示乃至智能座舱“互卷”的新黄金赛道。
华为AR-HUD采用华为AutOptiX智能车载光技术,搭载车规级LCoS、三色LED光源、短焦镜头、偏振组件,配备业界量产最大画幅、量产HUD最高分辨率;
华阳展出多种AR-HUD产品,包括斜投影、双焦面、LCoS、PHUD、裸眼3D、光波导等产品;
锐思华创携3D多层波导显示技术以及全球首个OpticalCore AR-HUD亮相上海车展,OpticalCore AR-HUD产品可适配入门到中高端车型。
疆程技术展示了运用自研高清成像膜、自研低视差自由曲面反射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新一代AR-HUD;
业成光电具备自研光机能力,其在上海车展所展示的AR-HUD使用Mini LED方案,功耗比使用LED方案的产品降低约30%~60%。
产品层面,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各主机厂竞争之激烈,堪称前所未有。
AR-HUD进入LCoS时代
AR-HUD按照成像方式可分为TFT、DLP、LCoS,以及基于MEMS技术的LBS 四种技术。
TFT技术成熟且具成本优势,是当前主流方案,已应用在大众、奥迪、吉利、长安、长城、红旗等十多款车型上。其中,多款车型采用3.1英寸TFT技术,视场角(FOV)约为8°×3°。为使画面效果更佳(如FOV 10°×4°,分辨率80pix/°以上),LCD尺寸甚至要做到4.1英寸,但需要有效解决阳光倒灌问题。
而LCoS(硅基液晶投影显示),则是以单晶硅基板上的CMOS点阵取代多晶硅TFT点阵,图像调制原理和LCD基本相同,继承了LCD技术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LCD的不足之处。
同时,国内市场也迎来越来越多的本土芯片厂商突破LCoS的供应链难题。在PPI分辨率上,LCoS的实现能力和未来潜力已经被证明高于目前中高端主流的DLP和3LCD技术。这为AR HUD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目前,在中国市场,不少HUD厂商正在布局LCoS AR-HUD,包括传统的HUD制造商以及新进入者。
水晶光电是目前业内少数实现量产AR-HUD的领先企业。目前,水晶光电在HUD领域已经组建了自己丰富的产品产品线,已具备几乎目前市面上各种创新解决方案:在AR-HUD上,从核心投影方式来看,已研发DLP、 LCOS、 TFT方案,其中TFT方案由3.1、4.1、5.1寸的不同规格。
华阳、星宇股份成为华为在智能车载光业务方面的首批合作伙伴,其中,华阳与华为合作的基于LCOS技术路线的AR-HUD项目已经投入开发。
而作为目前国内唯一自研HUD的车企,比亚迪旗下弗迪HUD工厂已经正式投产,由国内第三方供应商提供光学设计及HUD非球面镜部件进行组装。
写在最后
AR-HUD技术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兴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LCoS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本土制造能力的提高,消费者可以期待更多具有增强现实功能的抬头显示系统将进入市场,为驾驶员提供更为安全和便捷的驾驶体验。
而车企和技术供应商的竞争也将推动AR HUD技术不断演进,使其在未来的汽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改善驾驶者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