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车企的盈利情况备受关注,特别是在价格战的影响下,不同车企的表现各有差异。新能源品牌逐渐崭露头角,实现盈利的同时,传统车企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今年以来,车企的盈利情况备受瞩目。根据汽车整理的数据,销量规模大或稳步增长的车企基本上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而合资业务收缩或尚未形成销量规模的车企则受到价格战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在传统车企中,比亚迪的销量表现超过其他企业,上半年净利润首次突破了100亿元。相反,合资业务收缩或尚未形成销量规模的车企既受到价格战冲击,又受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影响。
比亚迪的成功最具代表性,今年上半年净利润高达109.5亿元,同比增长2倍,也是唯一净利润破百亿元的整车企业。毛利率升至18.33%,远高于大部分车企。销量规模的进一步提升、高端车型占比提升以及电池成本下滑等因素,为比亚迪抵消了产品价格下探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比亚迪批发量再创新高,月销量首次超过27万,距离月销30万仅一步之遥。即便是零售量也高达24万,约等于4个特斯拉或者5个广汽埃安的销量。
与比亚迪相比,长安汽车和上汽集团的净利润也超过了70亿元,但增速相对较低。上汽集团在价格战和合资品牌份额收缩的影响下,上半年整体销量微降7%,同时单车利润下降,毛利率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长安汽车的净利润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通过并购和投资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相比较而言,北京汽车、华晨中国、吉利汽车、江铃汽车等车企的表现符合预期,并实现了正增长。尤其是北京汽车和华晨中国,尽管自主业务表现不佳,但由于合资品牌在豪华市场表现强劲,上半年净利润都有所增长,并且保持了20%以上的毛利率。
然而,一些车企的净利润下滑或仍处于亏损状态。广汽集团上半年净利润下滑48.4%,主要受到合资品牌下滑的影响。长城汽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75.7%,主要是由于投入增加和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
新势力中,理想表现超预期
在新能源品牌中,理想汽车的净利润达到了32.2亿元,同比增长6倍,超过了传统车企的表现。这主要得益于销量规模的持续扩大,理想汽车上半年销量接近14万辆,月均销量近3万辆。
理想8月交付量达到34,914辆车,较去年同期暴涨超6倍,与其他新势力车企对比明显。其实,这已是其连续第三个月交付量过3万,且是L系列三款车首次全部过万。
不得不说,经过前期的铺垫,理想今年很是“顺风顺水”,只不过,在友商的回暖势头下,压力自然也是有的,毕竟汽车行业向来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不想太快被比下去。
理想汽车的高性价比产品优势、精准的市场定位能力以及智能化的领先布局,为其带来充足的下游需求,并持续超过供应能力。随着产能爬坡的持续扩大,理想汽车的交付量与市占率有望持续攀升。
再看蔚来,上半年净亏损高达109.3亿元,同比下滑1.4倍,销量同比增速仅在7%。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董事长兼CEO李斌对此的解释是,“蔚来的产品迭代期间,销量低点很正常”。蔚来在研发及销售与管理成本两方面投入极大,上半年合计费用就超过110亿元,远超其他新势力。
当然 ,蔚来在7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后,8月又拿下了19,329辆的成绩,尽管不及7月,但波动不大,且较去年同期上涨了超八成。
接下来,蔚来可能还会继续突破。一来,随着全新EC6在9月上市,蔚来第二代技术平台8款车型所形成的产品矩阵,有望正式进入产品强周期;二来,蔚来正在进一步扩充全国的销售团队,并计划在9月底完成每月3万台销能的建设,从10月起建设成果预计将逐步显现。
新能源盈利时代到来
新能源品牌正迎来盈利时代,成为集团利润的新引擎。比亚迪、理想汽车和广汽埃安等新能源品牌在销量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下,实现了盈利。
比亚迪的成功最具代表性,自去年3月宣布全面禁售燃油车,“all in”新能源后,销量业绩持续上涨。去年,比亚迪新能源销量达到186万辆,赚了166亿元。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126万辆,助力净利润突破百亿。
不仅是比亚迪,今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提升,销量规模的持续扩大,其他新能源品牌也相继加入了盈利的队伍。
理想汽车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销量稳步增长,月销量突破3万辆。理想汽车年销量达到15万-20万辆,大概率能实现收支平衡。去年第四季度起,理想汽车月销量稳定在1.4万辆以上后,实现了扭亏为盈。
广汽埃安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月销量稳定在4万辆以上。这些新能源品牌的成功表明,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新能源品牌有望成为未来集团利润的重要来源。
新能源品牌逐渐崭露头角,实现了盈利的同时,传统车企面临更多的挑战。销量规模的持续扩大成为新能源品牌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而一些传统车企则受到价格战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冲击。
结语
车企的盈利情况对于行业和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品牌在销量规模扩大的同时取得了盈利,而传统车企则面临着价格战和市场竞争的挑战。
未来,随着新能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品牌有望成为集团利润的新引擎,而传统车企需要加强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