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 即将结束,掐指一算,Model 3 产能问题盘踞汽车媒体头条一周年庆典也马上到来。这么重要的时刻,特斯拉 CEO Elon Musk 的全员邮件也来了。
先提炼一下 Elon 的邮件要点:
Model 3 生产系统所有环节产能都超过了 500 辆/天,部分已经实现了 700 辆/天。(即 5000 辆/周)产能提升存在瓶颈的环节:涂装工艺、3 号总装线、新设的 4 号总装线、产线末端、焊装工艺、电池组模组产线的 4 区。其中涂装工艺需要「彻底的改进和提升」。
Jat Dhillon 盯 3 号总装线、Jerome Guillen 盯 4 号总装线、Omead Afshar 盯产线末端、JB Straubel 或 Christ Lister 盯模组产线 4 区。
Elon Musk 未来几天将 7×24 小时守在加州弗里蒙特的 Tesla 工厂,确保上述生产小组在推进产能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
怎么看这封邮件?
首先第一点,Model 3 产能从 Q1 末全厂上下疯狂冲量才冲到 2000 辆/周,到现在能够实现稳定的 500 辆/天,还是有不小进步的。不过距离 Q2 结束不到 15 天,还要留出一周时间验证以 700+ 辆/天生产的可持续性,这就是为什么 Elon 在开头说真正留给特斯拉做产线改进的时间只剩 8 天。如果你结合第二点看,挑战还是非常多的。
第二,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可以看到,在弗里蒙特的 Tesla 工厂,汽车生产的四大工艺中只剩最开始的冲压工艺完全没问题,剩下三大工艺全都存在问题,尤其是此前从未出现问题的涂装工艺这次需要「彻底的改进和提升」。
在内华达州的 Gigafactory 1,电池组自动化产线也出现了问题。特斯拉把 Model 3 的电池组模组产线分为 4 个环节,从去年 8 月到年底,电池组供应一直都是阻碍 Model 3 产能增长的最大瓶颈。原因是特斯拉把 4 个环节中的前 2 个环节(Zone 1-2)外包给了供应商,而供应商的方案完全无法工作。特斯拉德国自动化团队(Tesla Grohmann)接管并自行研发了新的生产线,问题才得以解决。
但上面邮件显示,这次出问题的是特斯拉从一开始就完全自研的第 4 个环节(Zone 4),而且目前的负责人是仅次于 Elon 的特斯拉 CTO JB Straubel。
怎么解释陆续出现的新问题?
第一个原因是产能剧增的考验。其实就是威马董事长沈晖讲的车企产能 10 万辆/年是一个坎,50 万辆/年是一个坎,100 万辆/年又是一个坎。
很多产线/技术在 Model S/X 这种年产 10 万辆的车型上运行良好,应用到产能 20 万辆/年 - 30 万辆/年的 Model 3 上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第一辆双电机高性能版 Model 3,由 4 号生产线出品更关键的问题在于,Elon 为首的管理层团队过分执着于制造环节中的工艺创新,这意味着 Model 3 产线在克服产能提升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同时,还需要验证新工艺的可行性。
4 月中旬 Elon坦言,特斯拉过度自动化是个错误,有些环节更适合人去操作。特斯拉甚至拆掉了焊装环节那条超级复杂的传送带网络。类似的表述他曾多次提及。
但在前不久的股东大会上,他提到新设的 3 号生产线相对 1、2 号线效率提升显着。这就说明,即便在过度激进创新上吃了大亏、Q1 产能目标一度无法达成,但特斯拉依然坚持拒绝复制生产线提升产能的常规做法,在每一条新设的生产线中都要加入新的工艺创新。
坦率地讲,你已经很难评价这种做法是对是错,尤其在 Model 3 订单积压两年,出现超 10% 的订单退订的当下。
第三四条,看看这几个人吧,我们之前写过的特斯拉核心 5 人组中除了完全不懂制造的首席设计师 Franz von Holzhausen 和正在休假的工程副总裁 Doug Field,其他三位都在一线。另外那位负责盯产线末端、名叫 Omead Afshar 的小哥,其实是特斯拉 CEO OFFice 的项目经理。摊上这样的老板,谁能想到 CEO Office 的职位还得睡工厂呢?
最后,虽然特斯拉 Q1 没能实现预设的 2500 辆/周的目标,但当时实现的 2000 辆/周已经非常激进了。特斯拉的表述是,如果这一增长速度能够继续保持,Model 3 的产能增长速度将超越创下现代汽车工业史增长记录的首款流水线生产车型福特 T 型车。
随后特斯拉就给出了 Q2 的指引 5000 辆/周。8 天从 500 辆/天提升至 700+ 辆/天,挑战还是非常艰巨的。这个速度能不能保持?等 20 天后的 Q2 交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