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主要由中国带动。”近日,在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简称《展望》)报告中,对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领域发挥的带动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该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对产业发展进行了总结,列举了世界电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建议。
中国市场份额过半
《展望》提出,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主要由中国带动,且占增量的一半。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达330万辆,超过了2020年的全球销量。2022年一季度,中国电动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倍以上。
该报告表示,由于较低的开发和制造成本,中国电动汽车价格通常较低,平均价格仅比传统燃油车价格高10%。相比之下,中国之外主要汽车市场的电动汽车平均价格要比燃油车高45%~50%。中国的这一市场结构有助于拉动电动汽车消费。与中国的情况相比,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电动汽车销量仍有差距,一些市场消费者仍然难以接受电动汽车车型较少、价格较高的现实。
报告认为,由于政府支持,电动卡车仅在中国实现了大量应用。2021年,虽然有若干个国家在开发电动卡车,但中国以外应用的电动卡车累计只有170多辆。而在中国,2021年仅纯电动卡车销量就达45315辆。
《展望》显示,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也快于世界其他大多数地区。而且,截至2021年末,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仍保持全球最高,达到780万辆,是2019年存量的两倍多。2021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售270万辆,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2%;占国内汽车总销量的16%,高于2020年的5%,特别是2021年12月的月度销量占比达到20%,反映出电动汽车市场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市场复苏速度更快。
尽管补贴减少,但并没有影响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中国电动汽车产销仍呈现持续增长,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正走向成熟,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多年来积淀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中国汽车产业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实现产业重构的10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1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考察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非常精准,也非常具有前瞻性。当时,国内产业链对新能源汽车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知。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前瞻性战略布局。由此,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庞大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技术结构转型助力产业弯道超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美好,魅力无限。
产业发展存在三大瓶颈
《展望》在肯定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客观提出了目前产业存在的瓶颈问题。
该报告认为,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与建设之间仍然存在矛盾。目前,在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背景下,需要更多的充电基础设施来保障。按照计划,如果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达到全球汽车销量的20%以上,包括亚太地区市场在内的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有大幅增长,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却显得不足。此外,各国情况不同,如平均行驶距离、人口密度等因素也将对基础设施需求产生影响。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供应趋紧和价格飙升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其中,锂、钴、镍等关键原材料价格仍在大幅上涨。如今年5月,锂价格比2021年年初高出7倍多,而近来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更是突破每吨53万元,创下历史新高。因此,今年动力电池产品价格将比2021年至少高出15%。《展望》指出,如今的动力电池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的锂电池产量占全球的75%,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占全球85%。
此外,汽车电动化虽然能降低碳排放、解决空气污染和石油进口依赖等问题,但电力供应的需求也在增长。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所需电力供应将占电力总需求的4%左右,这对整个电网体系将是个考验。
近年来,全球汽车制造商无论是出于政策法规、节能减碳,还是市场份额及竞争地位等方面考虑,都在加速奔赴电动化新赛道。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多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已宣布了加快向电动化转型的计划。
尽管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实瓶颈犹存,但《展望》提供的数据表明,一些现实案例为打破瓶颈带来了希望。
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持续扩大充换电基础设施规模,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拥有在全球占比约85%的快充装置和55%的慢充装置。其中,2021年,中国安装的慢充装置增加了35%,公共充电桩达到约68万台,是2018年在用的慢充桩数量的4倍多。同时,快充装置在中国的推广速度快于慢充装置,2021年,额定功率大于22kW的快充装置同比增长超过50%,达到47万台。在中国,超过40%的公共充电装置是快速充电桩,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电动汽车市场。
在电池原材料方面,相关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缓解价格较高且供应趋紧的原材料的消耗。其中,锂自2017年以来的全球市场需求几乎翻了一番,2021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对锂的需求在全球总量中占比从2020年的36%上升到47%。目前,有关研究机构及企业正在开发少锂及无锂电池的替代技术,如2021年,宁德时代商业化引入钠离子电池等。
“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走上快车道,但机遇与风险同在,希望与挑战并存是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打破这一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仍然需要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和不懈努力,才能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稳致远。”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5个维度加速普及
结合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展望》对加速电动汽车普及提出了五项建议。
其一,建议各国增加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支持;其二,建议加速启动重型电动汽车市场,其中包括电动巴士和电动卡车;其三,建议推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电动化步伐;其四,建议增加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和智能电网应用,这是加速电动汽车推广的必要基础;其五,建议建设安全稳定可持续的电动汽车供应链。
《展望》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效可持续的政策支持是主要支柱。2021年,全球用于电动汽车补贴和激励的支出几乎翻了一番,达到近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57亿元)。越来越多的国家、汽车企业承诺,在未来数10年逐步淘汰燃油车转向电动化。由此,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新车型数量达到2015年的5倍,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展望》披露的信息显示,目前国际能源署有31个成员国,10个协会国。中国是协会国之一。“在百年不遇汽车产业大变局及‘双碳’目标背景下,汽车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奔赴的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表示,《展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总结经验,消除短板,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普及才能真正走上“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