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整月上海都处于全域静态管理状态,4月份上汽乘用车产销惨淡,单月产量为17390辆,同比下滑67.54%;销量为18519辆,同比下滑65.77%,成为上海汽车产业众多的“受害者”之一。
而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向好,上海地区的汽车产业也迎来恢复性增长。作为上汽集团旗下重要的自主板块,上汽乘用车也在积极推进的复工复产中迎来反弹。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5月,上汽乘用车实现月销量破7万辆,同比增长32.5%。同时,上汽乘用车以同比翻番的表现实现今年首个新能源车月销超2万辆的成绩;出口方面,上汽乘用车单月销量突破4.5万辆,同比增长165.6%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上汽乘用车5月销量摆脱颓势离不开出口的4.5万辆。而出口也一直是上汽乘用车近年来的优势之一。
根据上汽官方发布的数据,上汽乘用车2021年全年销量首次突破80万辆,其中出口就占到了29万辆,同比增长68%,再次蝉联中国品牌出口量冠军。
全年29万辆基本占到了国内乘用车出口总量的20%,在上汽乘用车全年销量中的占比更是达到36%,是目前成规模出口量占比最高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格局与趋势愈发明显的市场上,上汽乘用车似乎找到了一条发展良策,即寻找无限可能的海外市场。
目前,上汽乘用车旗下产品已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欧洲、澳新等市场不断创造纪录。
今年4月,上汽乘用车在欧洲市场以月销4606辆的成绩创下月销量历史新高,旗下品牌位列英国、瑞典、丹麦等多国新能源细分市场排名前十;在澳新市场,上汽乘用车以月销5102辆的佳绩刷新了月销量纪录,并成为澳大利亚销量榜前十中唯一中国汽车品牌。
此外,根据第一季度全球最新销量数据,MG品牌打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沙特、卡塔尔等18个国家单一品牌TOP10。同时,根据欧洲汽车协会公布2022年Q1欧洲汽车销量T0P60榜单,MG品牌销量较同期翻了近3倍,创下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最好战绩。
产销抢眼,上汽乘用车的表现远超预期,背后是上汽乘用车积极复工复产的成效显现。
4月18日,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率先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4月19日,压力测试下的首台车下线;
5月13日起,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宁德基地、南京基地陆续开启双班生产;
5月27日,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启动双班生产压力测试,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正常的生产节奏重回正轨......
截至5月28日,已有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名爵等品牌在内的超过1万辆整车下线。
而复工复产并不容易。其中,压力测试中最关键的一环,除了生产人员的到岗外,还包括对供应商原材料备货、实际产能、成品库存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据介绍,上汽乘用车梳理了首批100多家重点供应商的复工复产,其中涉及到人员到岗、防疫措施到位,更有解决原材料、物流运输等各项大小事宜。
在物流上,由上汽集团承担建设与运营的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投入使用后,供应商运输车辆可在宁波等站点卸车,再由上汽集团拥有通行证的车辆统一运往临港工厂,有效避免了零部件“断供”。
据悉,5月最后一周,上汽临港基地产能已达到满产的八成,相关供应商的产能也恢复到了六七成,目前上海地区一级供应商复工率已达100%。随着链式复工的高效协同推进,6月产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可见整个上汽乘用车以及上汽集团在疫情期间的全力以赴,抢回时间、抢回产能。而随着上海自6月1日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各产业链、供应链加速复工复产,上汽乘用车追赶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快。
在这一大背景下,上汽乘用车也迎来好消息。
荣威方面,全新第三代荣威RX5首台量产车已在上汽南京基地下线。同时,它带来了插电混动版本,为上汽乘用车在“插混”市场里带来新机会;名爵方面,投放市场的MG5天蝎座和MG ONE已经赢得了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同时,全球车MG EH32也已在上汽宁德基地正式量产下线,为今年的出口突破做好准备。
不过,对于上汽乘用车来说,虽然销量已经呈现追赶之势,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当总销量未能实现巨大突破时,海外销量的高占比意味着上汽乘用车国内存在感的降低。
索性在国内市场上,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系列已经在处处是机会的新能源领域开始发力。包括科莱威CLEVER元气啵啵版、荣威i6 MAX EV、荣威iMAX8 EV以及已开启预售的荣威龙猫等车型为市场带来了更多关于新能源产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