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深度思考智能汽车下半场的一些投资机会,对市面上目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关联度的相关性做一些梳理。
这里是有这么一些特点的:在过去几年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和新势力(蔚来、理想和小鹏)确实在智能和自动辅助驾驶有一些大的投入,但是我们看到的A00采用的是 去智能化的成本优先路径;而比亚迪和广汽埃安等走量的传统汽车品牌,他们的电动汽车,还是在过去的配置上围绕传统ADAS来做的,切换到自主开发软件实现SOP和迭代成熟度,需要一个2-3年的转换期。
从目前这个时点来看:
●未来2-3年,能看到这些中坚的车型,从外资零部件提供的基础L1-L2的功能逐步转换成自主集成和国内合资的算法模式。
●随着新造车企业的上量,对应的自主传统车企也会在新平台上去切换,从感知层面来看,也会在行驶和泊车智能化方面上一个台阶。
Part 1
汉EV和秦DM-i的自动辅助驾驶配置
这部分,是我仔细整理汉EV和DM-i两台车的感知和配置得到,在宣传里面比亚迪为汉EV的自动辅助驾驶去了个名字叫DiPilot(DiDAS+DiTrainer)。
DiDAS的功能包括AEB、前向碰撞预警系统、ACC、交通拥堵辅助、LCC、车道保持系统、BSD、自动泊车、全景影像、遥控驾驶等功能。整套自动辅助驾驶硬件组合由3毫米波雷达(前一后二)、1 单目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4环视摄像头组成。
▲图1.比亚迪汉EV的自动驾驶硬件配置
DM-i系列的秦,在整个行驶配置中差异不大,就是泊车系统层面和之前比亚迪E2.0系统有一阵子做集成化,把这块也集成到车身系统里面去了。
▲图2.秦DM-i的自动驾驶硬件配置
也就是说,在刀片电池(EV和PHEV)所代表的动力总成更新中,比亚迪在娱乐和车身电子集成化中,这部分自研和完成度比较高;调拨给自动驾驶的资源相对偏少的。所以我们按到的比亚迪的自动辅助驾驶,主要围绕着成熟的国外供应商L1-L2的方式来实现大规模量产。
▲图3.之前E2.0平台在电气功能方面的集成化
Part 2
下一代E3.0架构
我的理解,去年E3.0架构出来,在动力和车控层面,落地是相对快速的——等海豚的拆解出来,我们可以去看;但是在智能驾驶方面,切换是要时间的。
去年年底,比亚迪与Momenta官宣成立智能驾驶合资公司迪派智行,从这个导入周期来看,比亚迪可能需要把算法植入到自身的平台上去,由于之前的智能驾驶数据的积累,迭代也需要一个周期,我们一般可以按照2年左右来期待。
▲图4.比亚迪的E3.0智能架构
好玩的地方在于,比亚迪在智能化方面处在基础和合作层面,与Nuro联合研发设计的第三代纯电动无人驾驶配送车正式发布,比亚迪负责整车开发、车辆测试以及生产制造,同时提供刀片电池、电机、电控及人机交互等核心一级总成部件。Nuro提供自动驾驶、网关、控制模块和传感器等技术。
▲图5.无人驾驶小车
小结:我个人觉得智能化,特别是自动辅助驾驶的变革是存在的,最保守的一些车企都在往自研方向走,补齐整体的短板,随着迭代2-3年,附加值会起来,需求也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