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跨界而来的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的主机厂,亦或是零部件供应商,言必称“以用户为中心”。不止于此,“与用户共创”的思维更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所有领域进行变革的核心要素,无论是营销,还是生产,甚至企业自身的机构调整,都将用户视作其中的参与者和驱动者。
“人是万物的尺度。”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在步入买方市场的时代背景下,“得用户者才能得天下”已成为共识。在编辑部同仁的鼓动下,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的中国经济网记者,尝试用哲学的视角观察车市。本期《跃跃哲谈》与您一同探讨,伴随着汽车生命周期的延长,车企如何破解随之而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和待解的新问题。
上周末(11月28日)圆满落幕的第十九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在疫情考验下依然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1020辆新车参展,92场新闻发布会,78.5万人次累计进场观众规模,成为疫情防控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协调并进的生动诠释。
车展上,无论是跨界而来的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的主机厂,亦或是零部件供应商,言必称“以用户为中心”,已然成为汽车行业的风尚。不止于此,“与用户共创”的思维更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所有领域进行变革的核心要素,无论是营销,还是生产,甚至企业自身的机构调整,都将用户视作其中的参与者和驱动者。
以长城汽车为例,近年来一直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全面加速从全价值链生态体系推进自我变革;其中在机制变革方面,长城汽车正推动自身转变为与用户共创、深化从B2B转为C2B的用户运营模式,打通汽车消费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条,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实现与用户共创、共享、共赢。
无独有偶,作为合资品牌的领头羊,一汽-大众也频频喊出“洞悉用户需求是跑赢未来的关键”;目前正积极推进其内部体系进行全面转型,通过整合开发、生产、营销、售后等环节和跨部门资源,以此来适应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区别于此前基于自身的技术架构和储备进行功能的叠加,车企现在更多地是基于用户需求场景,反向映射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 ,一汽-大众捷达品牌副总经理、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总经理王浩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直言,“车企目前正抛弃传统的对标模式,而是围绕用户进行创新”。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跃居全球首位,伴随着市场体量的极速膨胀,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存量竞争特征愈加显著。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58.7万辆和20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4%。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到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与美国的差距只剩下600万辆左右。到今年年底,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汽车保有量和新车销量双料冠军几无悬念。
市场在变化,消费者也在变化。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以及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国人的基本用车需求得以满足。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在关注产品本身之余,对能否与产品之间产生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共鸣也尤为看重。
汽车作为车企与用户间沟通的载体,如今正随着“新四化”浪潮的来袭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去,车企把车卖掉,基本意味着其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结束”;如今只是运营周期的开始。伴随着汽车生命周期的延长,诸多不确定性和待解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以此启迪后人:普通个人与个人的感觉才是衡量一切、检验一切、判断一切的标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在步入买方市场的时代背景下,“得用户者才能得天下”已成为共识。而当汽车行业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时,与用户同频共振就成为了汽车品牌必须关注的方面。而“与用户共创”,不仅是车企直达消费者的重要途径,更是其破解一系列困境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