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产业链不断重构。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入局,汽车行业格局正面临着大幅洗牌。
但在转型的过程中,汽车全产业链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那么,各个环节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迈向高阶自动驾驶的过程中,企业还有哪些障碍需要克服?
产业链需各司其职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郑赟在接受《中国汽车报》社记者采访时谈到,新四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汽车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由技术供应商、芯片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以及车厂组成的线性供应链,到更加多样化和分布式的供应链,车厂和供应商都应利用好自身优势,积极地推动其技术需求的发展。
他接着表示,传统主机厂不仅具有供应链、资源等先发优势,还拥有丰富的汽车制造经验。随着智能网联的快速发展,多项新功能被整合到车辆中,需要主机厂在资源整合方面发挥所长,需要做好分工和合作,进行更好的协同,并持续不断地尝试和拓展。
Arm汽车业务副总裁Chet Babla也指出:“虽然我们正在迈向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硬件不重要。如果系统发生故障或受到网络攻击,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以及实时响应的结合,对于避免损害风险或潜在致命后果而言是至关重要。”
在生产模式上,郑赟认为,不管是自建工厂,还是找优秀的合作伙伴代工,都能行得通。关键是如何更好地找到用户群体,并且运营好,这对主机厂来说是最大的挑战。
此外,郑赟还指出,企业应对新的行业变革,应从自身战略规划角度应考虑。首先要以用户需求的精细化把控为重点,并以应用场景为驱动,制定对应的产品和营销战略。其次,中国的汽车企业正向全球化进行拓展和发展,需要抓住新四化技术的变迁,在产品竞争力上进行全面提升。再者是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下游客户。
“现在造车这条赛道已经非常拥挤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寻求差异化,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整车品牌,都需要找准定位,打造核心竞争优势。”郑赟说到。
落地推进 还处于场景化阶段
有行业相关人士指出,自动驾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只是辅助功能,从高级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再到无人驾驶,一定要符合场景化的定义才能使用其功能。
“从整个自动驾驶的发展来看,需要考量五个核心维度——技术、商业模式、基础建设、生态伙伴和政策法规。由此我们推断出,到2030年-2035年,都将处于场景化的自动驾驶阶段,且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唯一不太确定的是政策法规的情况。”郑赟表示,对汽车领域的玩家来说,如何找到一套契合实际操作的指导方案,还需要时间。
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商用车领域会优先实现自动驾驶。对此,郑赟谈到,商用车是生产资料,其行进路线和工作任务,相对具有可预期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场景化的定义,因此在干线物流、矿山、港口、同城货运等场景上会实现的更快一些。
而对于乘用车领域的自动驾驶,郑赟认为需要重新将概念厘清。他表示:“最近发生的多起交通事故,都将带有辅助驾驶功能的车推向争议的焦点。消费者需要自动驾驶功能,但目前相关技术和条件还不成熟,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急需将这些概念厘清。”
他建议,汽车驾驶员或者车辆拥有人,在目前仍然是车辆的最终责任人,要对自己的安全、行人的安全以及社会的安全负责。如果车企能在宣传的时候讲得更加明确,消费者对于车辆功能的理解能够更透彻一些,这些意外事故就能更少一些。
对于何时才能真正落地自动驾驶,郑赟认为,讨论时间节点,已经不单纯是汽车行业的事了,而是要结合国家安全和公共事业服务。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到2030年辅助驾驶功能在车辆上的渗透率将达到100%,场景和自动驾驶也会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