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某动力电池企业总工告诉记者:“明年我们的高品质动力电池将会涨价”;2018年年初,有消息称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LG 18650全系列电芯价格将上涨15%-20%。
这些信息似乎与现阶段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不在一个“频道”上。
目前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安全性、扩大产能规模、降低成本等已经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的重点工作。尽管各企业都在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提质降本,然而在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整车企业压价的双重压力之下,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苦不堪言,甚至产生亏损,后续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多数企业缺乏发展后劲。
而客观来看,动力电池要实现提质降本绝非单靠电池企业自身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互相配合才能实现,其核心是降低产品的使用成本。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863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也认为,依据目前动力电池产品的生产成本,希望企业大幅度降低动力电池价格的做法不可行。而降低动力电池使用成本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有效路径,具体方法是做价格高、性能好的电池!
但在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降本”的大环境下,动力电池产品还可能涨价么?
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使用成本是购买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产品使用期内的运行、维护、修理、更换零件等的成本。使用成本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及制造成本(后二者之和为生产成本)构成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
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成本高的产品,其价格应降低;使用成本低的产品,其价格可适当提高。降低使用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生产者为了加强成本管理,不仅要控制生产成本,而且要控制使用成本,力求降低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同时,产品质量对使用成本有较大的影响,为了降低使用成本,必须搞好质量管理。
这就解释了王子冬“降低动力电池使用成本的方法是做价格高、性能好的电池!”的论断。
而要实现动力电池产品的涨价,电池中国网认为,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绝对是那个关键的X因素。
尽管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范茂松提出,不是所有的退役动力电池都具备梯次利用的价值、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以及应用场景的选择等问题),但是推动退役动力电池再利用产业和循环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已成行业共识,且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通过建立高效可靠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多级利用和回收循环系统,合理分摊锂离子电池在全寿命周期的使用成本,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直接降低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在电动汽车行业的应用成本,这是目前看来最合适有效的方案。”王子冬这样说道。
电池中国网认为,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需开发长寿命、可低成本梯次利用、方便回收的好产品,为拉长应用链,降低在电动车、储能等环节的使用成本打下基础。未来回收和梯次利用或将成为动力电池涨价的X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