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5日开幕的2018年北京车展上,北汽新能源发布了整车人工智能系统——“达尔文系统”(Darwin system),随后,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尹颖和常务副院长李玉军接受了搜狐科技等媒体的采访。
尹颖告诉媒体,4月25日当天北汽新能源已经拿到了北京市自动驾驶的测试牌照,这意味着北汽此后可以正常在北京开放的自动驾驶道路上进行测试。
这意味着北汽已经有资格去上路采集更多的场景,能让达尔文系统和北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获得数据积累去自我学习进化,“但是毫无疑问,它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尹颖表示。
目前市面上的自动驾驶研究大多集中于在L2和L3阶段,目前只有奥迪A8发布了L3阶段的量产车,但是在中国市场也没有引入,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道路场景太复杂。
去年北汽和百度曾宣布将以百度Apollo开放平台与北汽集团车辆平台为基础,于2019年前后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2021年前后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
因此北汽新能源落地达尔文系统是去分阶段实施的,今年、明年和后年,分阶段会实现L2、L2.5、L3。今年我们在L2阶段,明年在L2.5,可以全覆盖高速公路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到后年左右,北汽在L3基础上可以覆盖更多的城市路况和高速场景。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在发布会上表示,达尔文系统的精髓是自学习、可成长,北汽新能源目前有超过22万用户,拥有200TB的数据,未来北汽新能源的车型,单车将搭载高达546个芯片用来处理数据需求,并实现整车的OTA(空中程序)升级。
李玉军告诉搜狐科技等媒体,达尔文系统是一个不断进化、自我修复、自我优化、自我完善的过程。2017年北汽已经完全实现三电系统VCO、DMS、MCO的远程升级功能,国内应该是处于比较靠前的,这是基础。
在OTA升级方面,与市面上大多数厂商的在线地图和娱乐系统升级不同,北汽新能源的OTA侧重于整个三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和电驱动系统)的升级。
尹颖告诉搜狐科技等媒体,以前整个车的开发百分之七八十的属性都需要在前端先定义好,后端再进行迭代,这样做的代价比较大。
而目前北汽新能源的整车开发体系和流程正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整个的开发流程更多的是围绕着个性化。另外一方面是通过自学习、自成长,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能把车的属性和功能加进去。
针对电动车冬季续航里程和制动效能降低的问题,北汽新能源提出了一个“全天候电池”的概念。尹颖告诉搜狐科技等媒体,这种交流位置加热的技术能有效解决冬天的加热问题。“加热一分钟可以做到10度,如果在零下30度的情况下,给你加到10度,也就是三分钟”,实际上跟燃油车速度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