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首页 > 新闻 > 全球热点 > 洞察者 | 放弃还是重启?吉利和沃尔沃高层回应“最佳合并方案”几大疑问

洞察者 | 放弃还是重启?吉利和沃尔沃高层回应“最佳合并方案”几大疑问

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编译 浏览次数:732 发布日期:2021-02-25

文/腾讯汽车 傲敦

吉利和沃尔沃合并方案公布后,业内有两种声音出现:一是说双方放弃合并,另一种是说双方重启合并。

2月24日晚间,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在保持各自现有独立公司架构、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在汽车新四化(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面深化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真正实现业务整合的最大价值,强化科技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具体来看,最终的合并方案并未涉及此前所设想的上市公司层面的合并,只是业务层面的合并,这也是出现上述两种声音的主要缘由。

2020年2月10日,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发布公告称正在讨论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实现重组,并将合并后的业务在香港和斯德哥尔摩上市,同时现有的吉利、沃尔沃、领克和极星等品牌仍将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后续由于疫情和吉利回归A股等原因,双方谈判被搁置。

去年7月,沃尔沃发言人表示,由于吉利正在准备科创版上市,因此无法讨论两家公司的潜在合并事宜,一旦吉利完成与此有关的活动,谈判就会恢复。

现阶段,双方发布的合并方案更多聚焦在业务层面,并未提及在“在香港和斯德哥尔摩上市”,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吉利回归A股和吉利沃尔沃合并都有了全新的进展和“开始”。

为什么只合并业务未涉及上市公司?

与最初的规划不同,这次合并看似“退了一步”,未能达成此前“通过业务重组形成一个更强大的新集团”的目标。

按照双方的说法,此次合并既是顺双方多年密切合作之“小势”而为,更是应汽车行业整体变革突破之“大势”而为。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桂生悦解释称,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讲,股东们普遍愿望都是一方面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合作来获取最大利益并且增强竞争力,这次的合并方案恰恰是通过动力总成和其他方面深度合作在世界在汽车新四化的挑战当中争取一个领先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家对于以前沃尔沃和吉利之间合并所期望的最大的协同效应,都通过这次合并方案得到了体现。

“很多投资者都非常担心,如果按照大家以往所想的两家公司是不是都要合并到上市公司来?如果合并到上市公司,就势必要产生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沃尔沃怎么样的一个估值?上市公司会不会有巨大的集资压力?现有股东们的股份稀释方案能不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合理的安排?”桂生悦表示,这次的合并方案让大家在这方面的疑问全部都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大家所担心的问题未来就不存在。

业内更加关注的是,吉利和沃尔沃此番合并,是否对吉利回归A股造成影响?

桂生悦称,不认为这一次的合并会对吉利汽车在 A股上市带来影响。“相反,因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在各个层面消除一切不确定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这次公布了最佳的合并方案,恰恰在许多方面都把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给消除了。”

同时他透露,吉利在进行A股上市方面的汇报时候,也把去年所公布的方案做过汇报,“等于说今天的方案对当初汇报的一个设想有了一个具体的安排,所以这应该是没有本质的影响。”

为什么叫“最佳合并方案”?

按照规划,吉利和沃尔沃双方将以股权合并形式进行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新的动力总成公司除了继续向双方提供动力总成产品外,还将为双方开发动力总成产品和下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透露,动力总成的合并是双方合作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开始,沃尔沃将现有的动力总成所有的资产和吉利汽车来进行合资进入到吉利汽车。

“这项工作我们将会在年底完成,未来这家动力总成公司会为吉利汽车、沃沃汽车以及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汽车品牌,以及不排除对全球其他的汽车品牌来进行供货。”

此外,在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电动车架构基础上,双方已经启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开发,实现核心技术成果的共享和规模化优势。

根据规划,沃尔沃、吉利及快速增长的领克、极星品牌都将共享该架构。双方还将在三电和智能网联方面实现技术共享,共用电池包和电驱系统,并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

为何在现有共享平台外又要共同开发新的平台?安聪慧回应称,SEA在去年10月份发布,现在已经有7个品牌16款车型已经在全面的开发之中,包括沃尔沃的SPA2电动车的架构吉利和沃尔沃也在共同使用,这是目前阶段在使用的纯电模块架构。

“但是我们双方的合作要考虑未来更加有竞争力的未来5- 10年之后的产品规划和实施。未来双方开发的电动化模块架构建立在现在的基础之上,未来能够更进一步引领产品的先进性。”安聪慧表示。

据了解,吉利已经形成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方案,分别是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二,其中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还有小排量节能汽车。

李书福透露,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其中90%是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10%左右是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二,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正面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最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将共同开发高度自动驾驶前沿技术,基于各自已有的丰富研发成果和经验,由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公司Zenseact牵头,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透露,吉利汽车和沃尔沃除了开发各自的车型技术之外,也将在高度无人驾驶、软件、设计交互系统等其他一系列的领域,双方同样是本着公平市场化的原则,进行协同探讨。有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是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由吉利汽车和沃尔沃的管理团队进行深入的讨论达成共赢的解决方案。

未来双方还将持续深化在售后领域的协同,实现资源互补,双方合力打造的领克汽车已于去年底正式进入欧洲,领克将充分利用沃尔沃的海外渠道和售后网络。

安聪慧透露,领克品牌第一家店已经开始运营,位于阿姆斯特丹,产品将会在今年4月份开始在欧洲全面交付给客户。

协同且独立,沃尔沃IPO愿景有望实现?

吉利和沃尔沃表示,双方目标在行业周期中稳健发展,抓住成长机遇,保留双方独立品牌,在管理成本的同时为股东创造持续、长期的回报。双方的现有利益相关方和潜在投资者能够分别评估两家公司的战略、业绩、财务风险和回报,做出更灵活有效的投资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沃尔沃汽车未来可以有机会探索资本市场的各种方案选项。

沃尔沃汽车集团CEO、总裁汉肯·塞缪尔森表示,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以及作为正在推进变革的一家公司,确实有可能去接触资本市场,但是现在还没有对此作出决定。

汉肯·塞缪尔森表示:“在广泛评估、详细研究各种方案之后,我们达成共识,现在的合并和合作方案是加强合作、保障持续增长,并在动力总成等多领域实现最大协同效应的最佳途径。”

此外,这一重要举措恰逢吉利控股集团正积极向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之际,吉利控股集团将继续积极投资及管理旗下公司资产,并发挥旗下资产组合的合力效应。

在研发方面双方如何投入和分享,是由沃尔沃投入还是由吉利汽车投入,还是由母公司投入?双方如何获益?

李东辉表示,双方合作的基本原则是为了让平台架构能够在吉利汽车以及吉利控股旗下其他众多品牌之间形成协同共享,同时也为了支持无论是吉利汽车还是沃尔沃聚焦于各自的车型技术和核心优势的研发。

“原则上吉利控股来负责对于平台架构的开发的支持,当然平台架构将在吉利汽车、沃尔沃和其他将使用这个平台架构的品牌之间,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技术转让费用的支付。”李东辉透露。

李东辉表示,实际上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已经在合并的道路上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达成了今天最佳的合并方案,未来无论是吉利汽车还是沃尔沃在探索资本市场运作的可能方案的时候,双方各自的董事会以及股东们做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吉利和沃尔沃已经有了十年的合作基础,这期间沃尔沃在欧美市场销量全面增长的同时,中国销量达到十年前的5倍。去年10月,吉利汽车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辆,成为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

双方合作的另一个典范是创立了吉利欧洲研发中心并合资打造了一个全球新高端品牌——领克,四年时间销量达到45万辆。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十年的合作开启,双方将在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继续拓展、深化及融合合作领域,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势必将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在过去10年,我们建立了吉利控股集团战略对话委员会成员,包括了吉利控股、沃尔沃和吉利汽车的主要领导决策人员,建立了非常有效的联合研发、联合采购、共享产能等等一系列的工作机制,未来也会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协作机制。”李东辉表示。

标签:  吉利汽车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本网部分文章系转载,转载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表述意见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如涉及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网拥有最终解释权。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合作客户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金牌会员

品牌广告

网站建设

公众号
微信群
QQ群
联系我们

0755-21036319

我们随时等待您的来访!

24小时在线客服

www.asianev.com 深圳市猫头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8000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