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行业里玩了几年的“日韩卷土重来”梗,终于在2020年上半年变成了现实。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约35.2万辆,同比下降42.2%;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7.5GWh,同比下降41.7%。其中前10名企业的装机量占比93.7%,较上年同期提升6.3%,产业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装机量前十的企业名单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和松下赫然在列。尤其是LG化学,以2.49Gwh的装机量,同比增长44764%,力压比亚迪(2.48Gwh)位列国内装机量排名第二,国内长达数年的动力电池一超(宁德时代)一强(比亚迪)格局,就此打破。
随着昔日禁锢日韩电池企业的动力电池“白名单”取消,以及合资品牌大规模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产业格局将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大浪淘沙,企业命运高低起伏,除宁德时代稳居第一把交椅外,任何一家电池企业都可能在日韩电池企业的冲击下,成为沙滩上的“前浪”。
特斯拉神助攻,LG化学登顶
在新一轮的产业剧变前夜,LG化学无疑是焦点,在中国市场,凭借特斯拉Model 3的海量订单,LG化学成为仅次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巨头;而在全球市场,LG化学更是挤掉宁德时代,登顶第一。
据市场跟踪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LG化学在特斯拉Model 3 、雷诺Zoe和奥迪 E-tron等畅销电动车型的推动下,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超70%,达到7.8GWh,以24.2%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冠军;而昔日龙头宁德时代则以22.3%的市占率,屈居第二,特斯拉的第一供应商松下以21.4%位居第三。
毫无疑问,LG化学的登顶有两大神助攻:一是受疫情影响,前期疫情的重心集中在国内市场。整个一季度,国内装机总量仅5.86GWh,与LG化学全球装机量(5.5Gwh)相当,市场大环境的下滑极大程度上压制了宁德时代的装机量。
二是来自国产特斯拉的“移情别恋”。自2月起,国内Model 3的动力电池供应商由松下转为LG化学。整个上半年,LG化学在中国市场的装机量为2.49Gwh,几乎全部来自于特斯拉(还有少量上汽通用)。此消彼长下,松下最终在全球市场以微弱的差距不敌LG。
此外,LG在海外市场布局较早,无论是工厂建设还是车企定点项目,都具备先发优势,而后来者要进入供应链,可能需要经历更为复杂的过程。这也是现在影响排名的一个主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LG化学并非一时得势。7月14日,据外媒报道, LG化学表示,“目前已经积压价值150 万亿韩元(约1250 亿美元)的订单,这将使其在未来5年保持忙碌状态。” 这也意味着LG化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
表面风光背后,LG化学有三大痛点
自身稳定增长并不意味着龙头地位固若金汤,汽车电动化的时代浪潮下,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目前来看,尽管LG化学已然成为市占率最高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但其霸主地位并不牢靠,至少面临三个层面的挑战。
最直接的不利因素即是疫情重心由国内转为国外。1-5月LG化学登顶的很大原因,是宁德时代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但从4月开始,电池市场已经开始回暖,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0年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60GWh,环比增长30%。
自5月开始,国外市场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增长拐点,LG化学、三星SDI、SKI三大韩系电池供应商增长势头嘎然而止,显然是受到疫情波及,而这一状况,还将在接下来几个月内延续下去。
其次是特斯拉再次“移情别恋”,消减LG化学的市场份额。今年2月,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签署了一份采购协议,从7月开始,特斯拉Model 3开始装配由宁德时代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
成都车展上,特斯拉员工也证实:“现阶段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 特斯拉Model 3使用的还都是LG电池,装配宁德时代电池的车型则会在近期陆续下线。”这意味着,LG化学不再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唯一供应商,市场份额必将大打折扣。
最后是LG的盈利能力。据根据LG化学一季报披露,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电池部门销售额为2.2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1.2亿元),营业亏损51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鉴于LG化学电池业务难堪的盈利能力,其电池业务拆分上市的计划被无限延期,据外媒报道,此前负责电池事业部剥离事宜的“TF”工作小组也已经解散。
与之相比,宁德时代尽管受疫情影响,装机量下滑严重,但一季度仍实现营收90.31亿元,净利润7.42亿元的傲人成绩。一季报发布首日,宁德时代股价出现上涨;反观LG化学,不仅一季度大额亏损,登顶全球第一后,LG化学股价却出现下跌,理由是LG化学在印度东南部安得拉邦一间工厂厂房发生化学气体泄漏,造成至少11人死亡,数百人不适。
短期来看,疫情和国产特斯拉二供将立竿见影的直接影响到LG化学的市占率,能在今年底保住霸主地位已属不易;长期来看,无法找到市场与盈利的平衡点,将是LG做大做强的最大阻碍。
LG化学领衔,日韩能否撬动国内市场
尽管LG的登顶充满了机缘巧合的味道,但依然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以LG为代表的日韩企业,是否将颠覆国内动力电池产业?
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LG化学、三星SDI、SKI已经得到了国际车企的高度认可。其中LG主要覆盖雷诺、奥迪、沃尔沃、捷豹、Smart和现代,SDI主要覆盖大众、宝马,SK则是奔驰和起亚。
数据不会说谎,今年1-5月,LG化学装机量增长70.5%,达到7.8Gwh,从去年同期的第四位跃居第一;三星SDI 2.1Gwh,增长了33.4%,排名第四(超过了比亚迪);SK Innovation增长59.6%至1.3Gwh。
在中国取消动力电池“白名单”后,质量与成本被跨国车企高度认可日韩电池企业,顺势导入国内合资品牌的供应链中,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也是业内人士的担忧所在,但实际情况或许稍微乐观一点。
国内电池质量是否可以抗衡日韩电池一直被争论,目前尚未有结论。但抛开产品质量技术不谈,仅仅从产能来看,短期内就不会有太大威胁。
一位主机厂动力电池采购人员也向出行一客表示,动力电池采购的考量因素很多,从检测合格,到采购装配的周期非常长,而目前日韩企业在华产能十分有限,短期内不会有大量采购。
事实上,从合资企业的动力电池布局来看,日韩供应商也并非主要选择。在中国市场,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始终是所有企业的第一选择,即便是特斯拉,也在和LG度过短短半年的蜜月期后,新增了宁德时代作为供应商。
除此之外,从近日大众联姻国轩、万向A123;奔驰入股孚能;宝马牵手亿纬锂能等事件来看,中国本土电池企业的优先级,犹在产能不足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之上。
显然,短期内,日韩系电池并不会给市场格局带来颠覆性的变化;长期来看,则是物竞天择,终究要靠稳定优质的产品说话。但可以确定是,疫情后新一波电动化浪潮下,无论是日韩还是国内电池企业,都将迎来一段动荡期。(责编/杨佩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