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是目前国内呼声最高,同时也是销量最好的自主品牌,长城多年称霸国内的SUV市场,吉利连续多年销量过百万,长安曾经多年稳坐自主品牌老大位置,比亚迪则是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头羊。
这几家的技术常被消费者拿来做比较,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技术狂魔?
通过抽象的技术对比,我们很难得出结论,但研发投入和研发营收比却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情况,以及企业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所以通过车企的研发投入,我们就大概能了解这个企业的技术实力。
而就在近日,随着主流车企年报的陆续公布,乘联会也公布了《21家上市乘用车生产企业2019年研发投入、研发营收比及资本化率数据》。
在21家上市车企的研发总投入为602.77亿元,研发占营收的比列为3.44%,其中研发费用最高的为上汽集团,达到了147.68亿,但占营收的比重不算高,仅为1.75%,远低于平均水准;研发营收比最高的车企有些让人意外,就是被大家调侃为“皮尺部”的众泰。
而大家比较关注的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四家车企,都在研发上投入了不少钱,但金额和研发营收比,都有较大的差异。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具体表现。
比亚迪去年研发投入为84.21亿元,研发营收比为6.59%,另外营业收入也达到了1277.39亿,三项数据都是四个企业中最高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其他三家企业,比亚迪从事的业务相对更广,包括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三大业务。
在汽车领域,比亚迪去年的营收约632.66亿元,销量为45.12万辆,两项数据都是四个品牌中最低的,但研发投入却是最高的,达到了56.29亿元,研发营收比也是最高的,达到了8.9%。由此可见比亚迪对研发,对技术的重视程度。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人物,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在国内遥遥领先,在2019年,比亚迪最大的技术成果是刀片电池,该技术在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能量密度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并且已经运用在最新的旗舰车型汉EV上。
而在燃油车领域,比亚迪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实现三大件自给自足的车企,例如主销车型宋Pro便使用了全套自主研发的三大件。
在产品方面,2019年,比亚迪发布了王朝系列全新一代唐纯电动版(EV)、全新宋Max 插电式混合动力版(DM)、全新元EV、全新秦EV以及宋Pro等车型。
作为曾经国产品牌的老大哥,长安汽车前几年的节奏明显放缓,但经过几年的沉淀之后,再次腾飞,无论整体销量还是单车型的销量,都表现抢眼,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发的不断投入。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在去年的研发投入为44.78亿元,金额仅次于比亚迪;研发营收比为6.34%,接近整个行业的两倍。由此可见长安也是一家很重视研发和技术的车企。
熟悉长安的朋友应该知道,长安向来重视研发,并且早在英国、美国等地均设立了海外研发中心,其中最有名的要属位于英国伯明翰的长安英国研发中心。
目前搭载在长安主销车型上的蓝鲸系列发动机,就是伯明翰研发中心的技术成果。在2019年,长安最大的技术成果当属蓝鲸NE动力平台了,基于该平台打造的蓝鲸NE1.4T和蓝鲸NE1.4T发动机先后亮相,并分别搭载在CS35 PLUS和UNI-T车型上。
基于蓝鲸NE动力平台打造的全新发动机,在多项性能都达到了同级领先水准,其产品最高热效率可达40%,甚至有传言:“为了进一步控制成本,福特正与其在华的合作伙伴长安汽车探讨导入蓝鲸发动机。”
除了发动机方面取得不错成绩之外,“蓝鲸动力”品牌当前在变速箱方面也小有成就,已经研发出了6速混动变速箱和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其中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已经搭载在逸动蓝鲸版车型上。
在产品方面,2019年,长安发布了长安CS85、新款CS95、CS75PLUS、CS35PLUS、CS55PLUS、欧尚X7等车型。
长城汽车去年的销量为106.03万辆,已经连续4年突破百万辆大关,是国内第二畅销的自主品牌。
去年长城的研发投入为42.28亿元,研发营收比为4.47%,两项数据在四个品牌中,并不算突出,但研发营收要明显高于行业3.44%的平均水准。
长城汽车目前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三大件,并且成立了专注于动力总成和智能研发的蜂巢易创公司。
在2019年,长城发布了全新4N20平台下的首款量产机型EN01,据悉热效率达到38.3%,但究竟哪款车型会搭载该发动机还不得而知。
除了发动机之外,去年长城还亮相了号称“世界首款公开发布”的9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据悉,该变速箱基于全新架构打造,是一款高承载、轻量化、小型化的产品。
另外,在新能源领域,长城同步开展EV、HEV、PHEV三种技术架构的车型开发以及FCV的策划;在智能网联领域,去年长城联合华为、高通、百度等8家战略伙伴,携手打造5G+AI技术。
在产品方面,2019年,长城发布了长城炮、哈弗H6铂金版、哈弗F7X、WEY P8 GT、欧拉R2等车型。
吉利汽车是去年最畅销的自主品牌,全年销量136.16万辆,并且营收也是自主品牌NO1,达到了974.01亿元。
但吉利的研发投入却不是最高的,30.67亿元金额是四个品牌中最少的,而3.15%的研发营收比甚至不及行业的平均水准。
吉利早些年通过资本运营和研发投入,拥有了由沃尔沃主导、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平台,并且基于该平台打造了领克01、领克03、星越等市场反馈不错的车型。
在2019年,吉利的技术成果主要集中在智能和出行车方面,包括曹操顺风车的上线,以及吉利和戴姆勒合作的“耀出行”的启动。
另外由吉利自主研发的GKUI 19车机系统,开始大面积搭载在吉利主销车型上,该系统功能和市面上主流车机系统不分伯仲,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搭载了吉利自主研发的芯片。不过性能和体验遭到了消费者质疑,系统因为死机、卡顿的现象而屡遭车主投诉。
此外,吉利去年还公开亮相了吉利飞行汽车,这款名叫太力的飞行汽车,采用油电混合动力,据悉可飞行640公里,吉利的这一波秀技术,引起了网友的一片热议。
在产品方面,2019年,吉利推出了星越、博越PRO、嘉际、领克02 PHEV、几何A等多款车型。
通过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的研发投入对比,我们发现,四家车企都比较重视研发投入,并且在去年均投入了不少费用,但卖得最好的吉利并不是花钱最多的,甚至是最低的,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而在研发营收比方面,比亚迪、长安、长城均领先行业平均水准,表明这三家车企在研发投入上相比舍得下本。吉利则要“保守”些,研发营收比甚至没有达到行业平均水准。
从过去一年的技术成果来看,比亚迪、长安、长城三家车企在核心三大件或者动力电池上,均有较大突破;而吉利相对比较“偏科”,技术成功主要集中在跨行领域,包括芯片、车机系统、智能出行以及飞行汽车等,不过考虑到其在四家车企中最小的研发投入,所以抛开这些跨行的研发投入,真正用在汽车方面的研发投入能有多少,需要打上问号。
而继飞行汽车之后,吉利在今年还将布局卫星领域,不知道今年的研发投入又会是多少,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