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天鹅事件的疫情影响,全球汽车市场进入至暗时期;行业多艰,不管车企有多难,时间也没有留下不舍,不知不觉半年一晃而过。在中国汽车市场复工、复产、复市的节奏有效带动下,汽车销量持续回暖,传统主机厂成为支持销量增长的主力。
而对于造车新势力等品牌而言,留下更多的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萧瑟感。进入2020年,本就岌岌可危的造车新势力们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拜腾重组,暂停中国造车业务;博郡和一汽夏利混改跳票;赛麟内讧,董事长王晓麟被立案等等~除了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几个有限的头部企业以外,超过80%的造车新势力都已经偃旗息鼓。
近日,一则爱驰汽车和路德科技签署合作协议的新闻引起笔者注意,双方将凭借各自海内外的资源及创新模式,打造汽车销售新模式。没想到,自“蔡建军”离职后,爱驰汽车还在不温不火地坚持着自己的“造车梦”。
只是不知道,默默“努力”的爱驰汽车还剩几分胜算。
谈及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某位媒体人曾向笔者强调:“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既有偶然性,也存在必然性。新四化的发展是其出现的必然;国家重视和政策引导,补贴红利刺激则是其出现的偶然。被红利遮住眼睛的资本一窝蜂地涌入造车行业,却忽视了背后的复杂性。”
据上述媒体人的观点所述,造车新势力能够获得资本支持,源于契合“新四化”的造车理念。在汽车存量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这种理念能够激发资本家最原始的欲望、也能够引起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但能够交付合格产品或者说交付产品合格的新势力品牌少之又少,自燃、质量投诉等问题铺天盖地,警醒了消费者,也吓跑了投资人。
造车新势力的生存愈发艰难,想活下去,就得把当初的“不为挣钱只为圆梦”的励志故事讲得更漂亮,让投资者相信造车新势力还能走得很远。于是,爱驰汽车选择在“出海”上做文章。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存量时代,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市场,成了近两年来所有中国车企共同的目标。爱驰汽车从2018年开始就锁定了这个方向,并积极行动,比如参与日内瓦国际车展、向欧洲市场出口汽车等。
在水滴汽车APP看来,以上的行为都是噱头大于实质。企业内部人士曾透露,爱驰汽车的出海不同于吉利、长城、上汽等头部企业的海外战略,既不涉及产业链出海,也不会在海外搭建实体网络,而是与海外经销商合作,“我卖车给他,他拿到国外卖,维修保养也是他来提供”。
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以最小的成本,换来最大的背书。但内里的空虚,很难掩饰。今年初,爱驰汽车布局了天津、郑州、上海、青岛、杭州、成都、昆明等10座城市12家体验店;围绕6个核心城市及44个省会城市,授权44家销售渠道伙伴,50家服务渠道伙伴为爱驰U5落地打基础。
可惜效果欠佳。据悉,爱驰U5上市半年多来,不仅从未发布过具体销量,媒体方面也只有其2月份一辆上险车型和500辆装车出口欧洲的新车数据。
谈及销量,爱驰汽车前执行副总裁蔡建军曾表示,爱驰U5的前期目标是要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让用户充分体验新车的品质和安全更重要。
令人玩味的是,注重用户体验的蔡建军已经于5月份离职。彼时,距离他说出“用户体验重于销量”的观点,刚好半年。
一个在国内市场都寂寂无名的品牌,到了更加成熟的欧洲市场,就能大放异彩了?恐怕让人难以信服。
但爱驰汽车是幸运的,疫情让全球汽车市场全面下行,主流车企亦不能安然无恙,更何况新兴品牌,这给了爱驰汽车一个完美解释销量不济的理由,也让它的出海故事可以再讲得长久一些。
而爱驰的故事,总是不乏“奇幻色彩”。去年12月份爱驰U5在海南举行的户外发布会,原本阴云密布的天空在公司几位“大佬”的上香祝祷下最终放晴,使得发布会有惊无险地成功举办。这样的“神迹”从爱驰内部人士口中讲出,就是“诚心感动上苍”。
不过笔者还是想说,“诚心感动上苍”其实不难,难的是“实力打动用户”,爱驰汽车想要挺下去,只靠讲故事远远不够。
一位行业人士一语中的,在爱驰汽车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传统车企的身影,并没有看到真正的产品极致、服务极致,品牌价值本就不完善,消费者更担心成为其品牌成长历程中的“一棵韭菜”,投资人也担心这是一个无底洞,难以填满。
如此看来,爱驰汽车当下要做的恐怕不是“高举高打”,而是脚踏实地,回归产品和服务,为自己正名。
文/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