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吉利在产业和资本市场动作频频,持续“破壁出圈”,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汽车行业巨变和疫情的冲击,并没有阻挡吉利汽车科技转型的节奏和步伐。
6月30日,据浙江证监局披露,吉利汽车与上市辅导机构已向浙江证监局报送备案登记。这意味着,吉利汽车已正式启动科创板上市进程。倘若成功,吉利汽车也将实现诸如广汽集团、比亚迪等企业的“A+H”股双资本市场布局。
吉利汽车近年来已不再满足于把自己界定为一家汽车企业,反而对“硬科技”产生浓厚兴趣,其全球化科技布局的蓝图也早已展开。今年初,吉利汽车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控股”)宣布出征商业航天领域,放豪言称将在年内发射两颗卫星,开启天地一体化生态布局。
吉利“上天入地”的野心早就不再掩饰。此前,吉利控股投资飞行汽车、空中出行的消息就让外界颇为惊讶,如今,吉利控股布局商业航天,“出圈”步伐非常坚定。
如今的吉利,正从一家汽车制造商,向综合性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那么,吉利将拿什么来实现它的“大出行梦”?
回归科创板,吉利拟将半数以上募集资金用于研发
登陆A股,是吉利汽车一直以来的“夙愿”。
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早前曾表示,“目前我们没有回归A股的机会,但我们会了解相关政策,看时机和政策”。
如今,吉利汽车等到时机。据吉利汽车公告称,拟发行的人民币股份初始数目不超过17.32亿股。吉利还公布了股份发行后募集资金的建议用途,所得款项约40%投向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约15%投向新能源、车联网、智能驾驶等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约15%用于潜在的工厂或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创新企业等境内标的的收购,约3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以此计算,吉利募集的资金将有约55%用于研发。
对于拟回归科创板,吉利控股新闻发言人杨学良曾公开表示,打通境内A股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利于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有效提升公司资金实力,补充公司未来布局“新四化”等战略发展所需资金。
近年来,吉利为多板块布局一直在“买买买”,其对资金的需求在不断加大。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自2017年以来,吉利对外投资超千亿元(包括在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频繁投资,加速了吉利汽车资金流出,也让吉利汽车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从2019年开始,吉利汽车加快了融资的脚步;年中与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订立一份融资协议从而获授一笔金额高达3亿美元的定期贷款融资,年底发行了5亿美元优先永续资本证券。今年5月,吉利汽车又宣布拟折价配售6亿股股份筹资64.8亿港元。
野心膨胀背后,科技吉利的4.0时代
就在吉利汽车宣布A股回归计划的前几天,吉利控股总裁安聪慧刚刚宣布“科技吉利4.0时代开启,吉利迈入全面架构造车时代,并成长为‘丰田式’的世界级汽车集团。”吉利毫不避讳欲深度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野心”。
吉利“野心”膨胀的背后,“核心武器”是其CMA模块化架构。
吉利CMA架构的发布曾在汽车圈内引起不小轰动,吉利不仅借此成为继大众、丰田等外资品牌后首个拥有模块化架构的自主品牌,更被业内称为全球最先进的三大造车模块化架构“ABC”格局中的一员。
这主要得益于吉利与沃尔沃在技术和运营上的深度融合。2010年,吉利控股以18亿美元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自此,沃尔沃与吉利之间的合作加大,从交流到联合开发,沃尔沃开始为吉利输出技术。
收购沃尔沃,吉利犹如拿到了一把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随后的2013年,吉利控股就宣布成立CEVT欧洲研发中心,整合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资源,着手研发全新的模块化架构及相关部件。自此,吉利逐步构建起CMA世界级模块化架构孕育体系,并打造出包括沃尔沃、领克、吉利和极星四个品牌的近20款车型。截至目前,CMA架构产品的全球销量已达60万辆。
如今的吉利,已形成CMA、BMA、SPA和PMA 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覆盖了从纯电到燃油、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车型的全面产品布局需求。
正如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冯擎峰所言,CMA模块化架构是一整套造车理念和机制。在理念维度,从“平台”物理层面的“同零件组装”,扩展到设计层面的“同方法”,以及制造过程中的模块化,既囊括“平台”,又具备更高层次的理念协同。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吉利CMA携手中国电信5G,在超级预制工厂、数字孪生双胞胎工厂中已率先落地5G、MEC、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围绕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质量检测和远程运维等环节全面融入5G科技,让5G在CMA架构蕴育体系中真正得到应用落地。
吉沃十年,“大吉利”试水多元化
时光倒回到十年前,全力收购沃尔沃,或许是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最明智的决定之一。
2010年,历经两年时间,吉利成功获得沃尔沃100%股权以及相应资产。这是我国车企首例海外并购案。
吉利与沃尔沃合作之后,在技术上实现协同发展。
十年前,对于这起“蛇吞象”的并购案,很多人并不理解,甚至嘲笑吉利野心不小。然而在吉利内部人士看来,这起收购很值得。此前,有吉利汽车内部人士透露,董事长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时,看重品牌知识是一方面,沃尔沃的技术储备才是李书福最为关注的,吉利未来想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故事的走向如大家所见。在与沃尔沃合作之后,吉利在技术上实现协同发展,并成立合资品牌领克汽车,吉利控股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之后,吉利海外并购或合作的脚步并未停歇。
2017年6月,在历经五年的接触后,吉利控股以约合11.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取得宝腾汽车49.9%和路特斯集团51%的股权。这是继全资收购沃尔沃后,吉利在汽车整车领域海外股权合作的又一次出手。
2018年2月,吉利通过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这一桩桩收购案,对于吉利控股而言,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吉利控股的阵营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壮大。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随着吉利的新能源品牌独立,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目前拥有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几何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五大品牌;沃尔沃集团旗下则包括沃尔沃汽车、极星汽车两大品牌;商用车集团则包括伦敦电动车、远程商用车;新业务有曹操专车、耀出行、太力飞行车等。
而据华菱星马6月7日发布的公告表示,吉利商用车集团有意收购华菱星马,以推进其商用车发展进程。
上天入地,吉利和李书福的“大出行梦”?
如今的吉利,已经不像是一家传统汽车企业了,飞行汽车、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接连进入大众视线,逐步朝着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的方向转型。用吉利的话来说,吉利正在打造的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间移动终端,是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
十年前,李书福说,在扎根地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放眼浩瀚的宇宙,那里有无数个星球。似乎从那时起,我们就应该窥视到吉利和李书福的“梦想”:天空将是人类出行服务的另一个赛场。
吉利控股也为此进行了前瞻布局,2017年11月收购全球首家飞行汽车公司——美国太力飞行汽车,成为吉利控股向创新科技公司转型的重要布局之一。与此同时,2019年9月,吉利携手戴姆勒集团共同投资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前瞻布局城市空中出行领域。在吉利看来,太力飞行车与专注城内出行的Volocopter,形成了互补,连接了低空出行领域。
不仅于此,吉利控股还在着力打造自己全方位的出行体系。目前,吉利旗下出行平台曹操专车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新能源共享出行服务提供商,与戴姆勒合作的高端共享出行服务平台——耀出行也已经准备就绪;2018年,吉利控股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达成合作,将合力打造一款高速胶囊列车……
吉利控股正在突破自己的“次元壁”。汽车、飞行汽车、高速列车,吉利控股正在构建一个立体的出行方式。
2020年,吉利控股开启新的探索,战略投资时空道宇,布局商业航天领域,至此,吉利控股实现了天地一体化生态的布局。
按照规划,吉利控股在年内将发射两颗自主研发的低轨卫星,夯实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这意味着,“上天”的吉利拥有了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的能力,并且为目前的诸如智能驾驶大数据、城市出行、生产制造、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赋能。
不少业内人士和行业专家,将吉利控股定位为全球创新型科技集团。正如此次吉利汽车回归科创板,外界虽说多少感到意外,但最终也认为是情理之中。
“颠覆性的技术将会继续席卷汽车行业以及更大范围的交通产业。”李书福曾如是说。
文 | 新京报
图 |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