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首页 > 新闻 > 造车新势力 > 冷观落后新势力:国资兜底 绿驰续命?

冷观落后新势力:国资兜底 绿驰续命?

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EV 浏览次数:568 发布日期:2020-04-20

第一季度还未结束,又一家造车新势力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不久,绿驰汽车完成了股权变更,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投”)认缴出资金额20.2亿元左右,持有绿驰汽车60%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方,剩下的40%股权由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

对此,业内的解读不一,有的将绿驰汽车定义为今年第一家“出局”的造车新势力,原因在于签了“卖身契”,没了话语权;有的则认为绿驰汽车摇身一变成为“国有控股企业”,在国资的加持下,或许能迎来新的发展。其实,相较于绿驰汽车走向何方的问题,更值得讨论和担忧的是,为什么国有资本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入?为什么会选择绿驰汽车作为收购股权的对象?还会有更多的国有资本进入“兜底”吗?

入局是为了“抄底”?

天眼查数据显示,3月6日,河南国投出资约20.2亿元正式入主绿驰汽车,持股60%,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方。同一天发生变化的企业信息还包括企业类型,绿驰汽车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名称也由“绿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则从13多亿元增加到了33.66亿元。3月底,绿驰汽车品牌总监梁世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刚刚完成股东变更,融资还在进行,正在等待资金注入。”但截至目前,绿驰汽车还没有公开表示投资已经到手,在天眼查上同样没有找到河南国投的实际出资信息(实缴出资额及日期)。

“应该还是有机会的。”绿驰汽车首席执行官任亚辉此前曾表示,河南省政府确实支持这一产业,会给绿驰汽车增资,并支持企业的扩展,目前团队还都没有发生变化。在任亚辉看来,造成绿驰汽车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滞后,导致产品迟迟无法推出。“钱到位了,就可以快速走下去。”任亚辉还指出,绿驰汽车已于3月2日复工,正在重新评估和开展升级工作,进一步夯实现有的产品。

按照任亚辉的说法,河南国投选择此时进场,是因为看好绿驰汽车的前景,但一位绿驰汽车的内部员工却透露出不一样的信息:“有小道消息称,其实河南国投背后的部分投资人仍是绿驰汽车的股东,这一收购背后还有什么内幕,谁也不知道。”该员工同时透露,自从去年11月绿驰汽车给员工补发了7月的工资后,他就再也没有拿到过工资,虽然企业已经复工,但目前除了内部代号为M500的一个SUV项目还在勉强推进外,其余项目均已停止。

“国有资本选择在绿驰汽车难以为继的当下入场,值得深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只是因为资金问题暂时出现经营困难,国有资本通过“抄底”来投资还情有可原,但绿驰汽车目前工厂未成、量产无期、品牌积弱,可谓困难重重,“翻身”的机会已经很小,为何河南国投会选择这样一家车企为其“兜底”?

造车还是“圈钱”?

上述业内人士的质疑不无道理。

作为一家整车制造企业,绿驰汽车在2018年拟投资55亿元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工厂,截至目前仍是场地填方及平整阶段。据内部员工透露,绿驰汽车的厂房、车间以及不少设备都是租来的,整体清算的话资产可能仅为几百万元。而在最关键的产品方面,头部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款车都已经销量过万,而绿驰汽车旗下至今没有实现任何一款产品的量产,事实上,按照绿驰汽车此前的规划,将会开发多达十余款车型,最新的消息是,在2020年下半年绿驰汽车将上市旗下首款量产SUV。加上此前因为欠款,让意大利I.DE.A设计公司首席执行官Morali直截了当地断言“我们怀疑整个绿驰汽车项目是骗局”,以及曾经的大股东中能东道被曝出售原始股涉嫌非法集资等,都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绿驰汽车究竟是在造车,还是在“圈钱”?

其实,在由九州汇联控股的4年时间里,绿驰汽车没有进行过一次融资。“与其他造车新势力四处融资不同,绿驰汽车一直在依靠自己的资金往前走。”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或许是认为自有资金充足,也有可能是融资能力不强,导致绿驰汽车如今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绿驰汽车于2016年创立,注册资本为12亿元,初始投资方为中能东道、中能资本和中能东道(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自2016年12月发布绿驰汽车品牌及项目后,直到2018年1月,绿驰汽车才再度发声,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跑车天王星,中间“沉默”了整整一年多。

这显然不应该是一家以“圈钱”为目的的企业的做派,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由王向银执掌的早期,绿驰汽车还是致力于踏踏实实造车的。曾几何时,王向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融资金额并不能与靠谱成正比,比数百亿元的融资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运营状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但计划却赶不上变化,任亚辉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在行业整体下滑的2019年,“前期搞得很宏大的东西、不切实际的东西都砍了”,现在“先活着是首要要务”。

最终走向何方?

据绿驰汽车内部员工透露,自去年10月开始,遭遇欠薪的绿驰员工就开始寻求法律援助,上海市青浦区劳动监察大队立案介入后却始终无果,随后绿驰员工又找到法院提出仲裁请求,但由于此前已被监察大队受理,只能仲裁去年12月以后的欠薪部分,且流程最长可达半年。任亚辉曾在公司微信群里无奈地表示:“就是没钱了,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去求投资方。”

天眼查的资料也显示,自去年11月开始,绿驰汽车被起诉的法律诉讼案件数量达到了10起之多,虽然法院没有公开案件内容,但从案由大多为承揽、买卖以及服务合同纠纷,以及上诉企业多为模具和零部件的供应商来看,绿驰汽车恐怕也拖欠了几家供应商不少货款。

如此看来,河南国投的20多亿元,有望解决绿驰汽车在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至少在现阶段,活下去不成问题。那么,接下来呢?有接近绿驰汽车的相关人士表示,从今年初开始,绿驰汽车的相关业务基本停摆,内部核心班子实质上已经处于解散的状态,在被河南省国资控股后,核心团队已经“出局”。“新股东接手后在团队方面只会有两种操作,一种是解散现有的核心团队,完全接管过来;另一种则是保留现有的核心团队,在管理层中增加1~2名新股东代表。”但在曹鹤看来,无论采用哪一种操作,留给绿驰汽车的机会都已经所剩无几。“即便半年后绿驰汽车能够实现产品的量产上市,恐怕也改变不了最终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曹鹤认为,今明两年,许多造车新势力“大限将至”,能存活下来的企业不超过三家,而绿驰汽车很显然并不属于这“三家”。

“我不看好河南国投的加入,绿驰汽车离场几乎已成定局,再多资金的投入都可能会石沉大海。”上述业内人士担忧,由于不少造车新势力都与地方政府明里暗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走不下去,到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国有资本前来“兜底”。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非但不利于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将扰乱市场的正常运作,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标签:  造车新势力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www.asianev.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本网部分文章系转载,转载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表述意见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如涉及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网拥有最终解释权。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合作客户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金牌会员

品牌广告

网站建设

公众号
微信群
QQ群
联系我们

0755-21036319

我们随时等待您的来访!

24小时在线客服

www.asianev.com 深圳市猫头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8000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