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在刚刚结束的2018日内瓦车展大众之夜上,大众汽车集团CEO穆伦强调:到2022年,大众集团将投入超过340亿欧元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搭建数字化网络以及全新的移动出行服务。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向移动出行领域进军呢?
什么是移动出行?
关于移动出行目前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体来讲移动出行可以被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各类传感装置获取道路信息;2、通过用户携带的移动设备获知用户所处位置与出行偏好,并据此为用户推送所需要的出行信息与方案建议;3、通过车载硬软件了解车辆当前行驶和服务情况,帮助用户便捷的获取交通工具。总的来说,将人、车、路进行连接,便是移动出行。
大城市机动车数量已趋于饱和,共享出行成为新热点
目前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亿辆,而作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5亿辆,虽然在中国与美国的大部分地区,机动车还远未达到饱和的状态,但是对于北京和纽约这样的特大城市而言,机动车的数量正在逐渐达到城市道路承受的极限。道路无法承载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开始推行汽车车号牌限制措施。
机动车号牌的稀缺和道路的拥堵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居民开始把目光转向共享出行,拼车、约车、共享单车等共享出行方式正在成为新的热点,而共享出行恰恰是移动出行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这种背景之下,传统汽车厂商和科技巨头都选择了进入这一领域。不仅仅是开头提到的谷歌与大众,宝马、通用、戴姆勒等汽车行业巨头都开始将未来的方向转向了移动出行领域。
在刚刚过去的2018CES展上,福特与大家分享了关于未来城市的见解,并且强调了自己在移动出行领域的决心。而一贯习惯了稳健与保守的丰田竟然也一反常态地宣布公司未来将转型成为一家移动出行公司。
2017世界自动驾驶技术排行榜
从1月中旬Navigant Research给出的自动驾驶调查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处在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公司已经几乎全部选择进军移动出行领域,那么自动驾驶为何与移动出行难舍难分呢?
移动出行或能为自动驾驶找到盈利点
虽然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科技巨头们都在卯足了精神突破自动驾驶技术,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动驾驶技术距离真正商用尚有一段距离,更不用谈盈利模式。从苹果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的反复不定上就可以看出目前还没有公司都找到自动驾驶清晰的盈利模式。
随着移动出行的火热,这一情况正在发生着改变。进入移动出行领域比较早的公司如Uber和Lyft等,目前已经拥有了稳定的盈利模式。而这些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地与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先者们合作,一些自动驾驶共享打车服务已经开始在国外进行试点,一旦自动驾驶技术在共享出行等领域正式商用,将节约掉目前高昂的司机雇佣成本,这将使一些共享出行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手机engr。
共享出行可以为自动驾驶技术规避一定法律风险
目前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最大障碍之一便是安全性,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到对自家自动驾驶技术百分百的放心。同时现在自动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极度不完善,如果将自动驾驶技术直接搭载在量产车型上,那么将由普通消费者来承担与安全相关的风险,同时这些风险也是属于不可控的。
如果在共享出行的车辆上应用自动驾驶技术那么情况就会变得大不一样,这样一来风险将由服务提供商来承担,并且这种风险是相对可控的。毕竟共享出行车辆的使用场景是相对固定的,同时车辆的行使方式也更加规范,这就让安全性方面的风险降低了许多。
写在最后:正是共享出行让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可能,对于类似于Waymo这样的科技公司来讲,并不可能打造出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车,因此说正是共享出行给了这些公司尽快实现商业化的可能性。相信在未来移动出行将与自动驾驶、电动化等技术相辅相成,给我们的生活增加更多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