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显示面板行业历史上经历了三次产业转移,最初从美国发明液晶技术转移至日本实现了液晶显示的产业化,第二次是在经济危机中从日本转移至逆周期投资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同时也伴随着消费电子产业从日本转移至韩国。
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显示面板产业的转移,这一次后来居上的中国大陆厂商凭借10年间的不断投入与连续三轮的逆周期投资,终于实现了显示面板产业从韩国和台湾再次向中国大陆的转移。
由于劳动力的成本竞争力和工程师红利,作为人才、资本和技术密集三合一的显示面板产业,中国大陆厂商将在这一轮行业洗牌中胜出,预计京东方的市场份额将从2016年的12%增至2022年的20.2%,TCL华星的全球液晶面板产能市占率将从2016年的行业第七位成为2022年的行业第二位,中国大陆厂商在液晶显示面板产能份额将在2022年达到47.2%,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显示面板中心。
目前显示面板行业正在经历寒冬,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到历史新低的79%。从今年三季度各大厂商的盈利来看,韩国LGD和台湾面板厂商群创友达已经陷入连续3-4个季度的营业利润亏损,台湾厂商的毛利率与中国大陆厂商也相差近12%。
进一步分析显示面板成本结构可以发现,作为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人工成本在整个面板产品中的占比高达25%,如果中国大陆人工成本仅为中国台湾的一半的话,两地面板厂商毛利率差异就接近12.5%,所以这一轮行业下行周期中,中国大陆厂商凭借人力成本优势有望胜出,而韩国厂商和台湾厂商则不得不面临产业转型。
全球接近50%的液晶显示面板产能转移至中国大陆以后,配套的材料产业链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从面板成本结构来看,玻璃基板、偏光板、印刷电路板、液晶材料和驱动IC占比分别为17%,14%,8%,6%和5%。除了参考市场空间以外,国产化率较低的细分品类将更具成长性,从主要面板生产企业近年来材料采购情况、国外和国内采购金额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各类显示材料国产化率普遍较低,玻璃基板,偏光板,掩模版主要集中在 10%-20%之间,其中,显示芯片的国产化率最低,不足 5%;液晶材料和湿化学品的国产化率超过了 30%;彩色滤光片主要由面板企业自产自用,国产化率超过 80%。
结合各类材料在显示面板中的成本占比和国产化率两个维度进行筛选,偏光板将成为未来5年面板材料行业最优质的赛道。
测算国内偏光板市场空间高达213亿元人民币,据Display Search 预测,全球偏光片市场需求面积有望在2019 年达到5亿平方米,其中大尺寸偏光板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而小尺寸占比仅为10%。按照10%的小尺寸和90%的大尺寸偏光板结构测算,小尺寸偏光板的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00亿元,大尺寸偏光板市场规模540亿元,2019年全球偏光板市场规模合计达到640亿人民币。
按照国内产能占比约为全球的三分之一估算,国内市场规模约为213亿元人民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