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车联网创业很火 这个行业如何与BAT共生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10-20 12:01 回复:0 关注量:484

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audi-black-car-8639

配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相应产业技术的成熟和产品的完善,车联网正在逐渐落地,深入生活,覆盖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和车辆。行业数据预测2020年,带有车联网系统的汽车的比例将达到90%,据咨询公司埃森哲预测,2025年全球新车市场车联网渗透率将从2015年的35%增至100%,即所有新车都将具备联网功能。届时半数以上的新车将通过车载系统实现联网,而其他联网方式也包括通过智能手机连接及通过有线方式连接。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和人车交互将为汽车出行带来全新的体验。

车联网创业也开始成为一个热门风口,被资本竞相追逐,众多创业公司涌入市场。车联网不管对于BAT等互联网巨头、传统车载导航企业、互联网企业创业公司还是汽车品牌商来说都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对于车联网创业来说,最大的的挑战是与BAT这些互联网巨头共存。车联网行业对于技术、资本、市场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仅是一个烧钱的项目,更需要庞大的技术支持和市场运作能力。而BAT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厂商和创业公司难以匹敌的优势资源。对于车联网创业来说,如何在BAT的围剿中突围或者实现共存成为最现实的问题。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BAT三大巨头是如何布局车联网的。

百度

2015年1月22日,百度官方正式宣布,百度车联网战略将于2015年1月27日正式发布。至此,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在内的互联网三巨头全部参战车联网系统争夺战。百度目前基于自己的搜索和云端技术通过与方案厂商、汽车厂商、APP应用三方合作,打通互联,提供多种车联网解决方案。

CarLife:百度CarLife是一款手机车机智能互联产品。只需在车内连接手机, 即可将CarLife汇集的车生活服务分享到车机上,享受驾驶中更安全便捷的车载体验。

MyCar:百度MyCar是集车主服务、车后服务和云计算数据的私有云服务平台,为车提供个性化定制、安全管理的成熟解决方案。为每一辆联网车辆装上“百度大脑”,开启你的智能用车体验。

CoDriver:专属于你的智能语音副驾驶。(目前这款产品正在研发中)

MapAuto:MapAuto是作为面向前装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延续了手机百度地图优势,深度融合车载场景,为车主提供安全可靠的离在线地图服务。

阿里

阿里云为车企提供车辆接入、解析和存储的整体解决方案,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服务,提高用户的体验,增加客户粘度。以 AliOS和阿里云为中心,打造一个移动信息中心,将人,车,数据有机地进行结合,帮助车厂完成快速开发迭代,丰富应用场景。

阿里云主要产品应用场景

安防卫士:车况查询,远程诊断,车况异常报警,SOS 紧急救援,车辆被盗追踪,车辆位置查询

出行向导: 一键导航,POI 兴趣点,限行提醒,实时路况,人车导航,地图升级

用车助手: 违章查询,保养服务,车辆保险,车辆租赁,驾驶行为分析,云端信息管理

娱乐资讯: 在线音乐,在线新闻,网络电台,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网上商城

车友圈子:位置分享,车友论坛

阿里车联网主要依托阿里云强大技术支持,通过语音控制、大数据中心、数据积累提供多种应用场景上的解决方案。安全性、海量数据、大数据分析、灵活弹性部署是阿里车联网最大的特色。

腾讯

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宣布推出腾讯车联“AI in Car”系统,全面开放基于AI的连接能力和生态资源,广汽、长安、吉利、比亚迪、东风柳汽共五家汽车厂商,成为了腾讯车联的首批合作车企,共建AI in Car生态系统。AI in Car”系统针对交互智能和服务场景智能为车企提供了具体解决方案,开放五大基于AI的连接能力与生态资源,从人车交互、用车场景识别,到个性化车载内容、车内社交、车主账号化打通,形成一条完整的智能车联链条。

整个车联网解决方案,腾讯规划了五个产品:腾讯车联 API、车联 ROM、车联 App、MyCar、汽车穿戴硬件/安全驾驶。其中车联 ROM、 车联 App、 MyCar是目前主要落地的三个重点产品。

车联 ROM :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后装车机的 UI 。腾讯在其中主要负责应用层的设计(就是大家直接感受得到的界面),其余架构层,硬件等都选择和后装车机厂商合作。这部分选择后装车机的原因你也懂,主机厂的 ROM 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拿得下来。况且,在前装业务上,腾讯还有四维图新旗下的 WeDrive。

车联 App: 兼容第三方的车机手机互联方案,这部分关键在于兼容性,腾讯想要支持尽可能多的第三方的方案。

MyCar :可以在微信或手机 QQ 端 添加车辆成好友(车辆需联网),实现音乐分享和位置发送,查看车况,甚至可进行简单控制。这部分需要跟车厂进行深度合作,是能够体现企业整合能力的关键。

腾讯通过LBS位置服务、、安全、大数据上的支持不仅在出行领域为摩拜单车、滴滴出行打造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在车联网应用上,也将会与更多厂商合作落地。其实腾讯最大的杀手锏在于可以将自己的解决方案与微信联通,通过微信实现更便捷的操作管理,并引入更多的商业模式。

市场尚未成型 技术、如何与BAT实现共存

虽然车联网创业非常容易实现商业化,但是很多产品和理念还处在试验和落地阶段,对出行的影响和普及还没达成,用户接收度较低,且面对BAT的强势布局,这块创业大蛋糕并不容易分,特别是目前车联网创业也面对很多问题,正待解决。最近几年,车联网创业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扎推死。某一场景应用开始落地,大批量创业公司涌入,然后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在技术和资本上又存在诸多缺陷,集体倒闭潮自然不会奇怪。

很多车联网创业公司由于技术上的缺乏,诸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众多,但功能单一雷同现象普遍,大部分还是通过手机APP控制车辆的一些基本功能,且主要集中在导航、天气查看、在线音乐或新闻播报等方面。面对市场选择优胜劣汰,自然会批量淘汰一大部分。而由于其自身在市场资源上和BAT相比劣势巨大,很多厂商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和客户量,加上资本市场对于这片领域虽然看好但更多是观望,得不到资本上的维系,也很难长期存活。

车联网对于安全、大数据分析、云端计算上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创业公司想突围,要么在技术上实现自我突破,这就需要大量的资本和资源的支持,对于很多创业公司并不现实。而抱BAT大腿,搞清BATd的发展定位与方向,通过利用BAT现成的技术接口和解决方案,从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上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将成熟的技术落地,应用到更加细分和垂直的领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BAT通过自身的技术和市场在车联网领域构建封闭生态,有优势,同时也有劣势。优势在于资金、技术、市场带来的垄断性。劣势在于产品落地上无法触达更深一级的用户市场,用户无法自主灵活选择。车联网创业公司要学会做好BAT和汽车品牌厂商间的中间人,将现成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落地,让车厂和用户都有更多的选择性,同时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产品竞争力,拓展加盟合伙人模式,在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场景下,车联网领域还有很多需求需要去挖掘,风口在变,创业机会始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