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融资最多的通用Cruise,还识别不了物体是否运动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8-10-26 18:06 回复:0 关注量:464

肩负着传统汽车企业对抗Waymo重任的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今年已经获得了来自日本的软银和本田共计50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开发能够安全行驶在旧金山街头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并且计划抢在Waymo、Uber、Lyft前,在2019年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Cruise高达50亿美元的融资金额,是迄今为止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融资金额,那么,软银和本田的这笔投资是否值得呢?Cruise能按时在2019年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吗?

商业化尚未就绪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Cruise遇到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挑战,甚至Cruise自动驾驶汽车难以确认物体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这意味着在2019年前以大规模的方式将通用无人驾驶汽车推向市场的可能性很小。一位通用消息人士甚至表示,“没有什么是按计划进行的”,并指出公司错过了很多本可以达到的目标和里程碑。

Cruise首席执行官KyleVogt上个月表示,使用无人驾驶汽车提供出租车服务,有利于帮助Cruise迅速回收高昂的技术投资,比试图向能够负担响应费用的少数个人销售自动驾驶汽车要快。

更重要的是,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可以让Cruise和GM基于技术能力提供线路定制服务,直到软件和传感器足够好到使得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随处行驶。Vogt认为,有望在2019年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但是,一些接近该项目的人还是承认,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正常运行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资金。即将加入Cruise董事会的软银管理合伙人Michael Ronen也承认Cruise尚未做好商业化的准备,并且认为现在的问题是谁会以最快的速度成功。

技术存在大问题

根据一名在职和三名离职的Cruise员工描述,Cruise的无人驾驶汽车仍然很难确定道路上的物体是动态还是静态,因为车辆在经过停放的一排自动车或摩托车时,车辆犹豫不决最终停了下来。

另外两位消息人士则表示,自动驾驶系统有时候无法识别行人,并且错误的看到自动车的幻影导致车辆不规则刹车。此外,第四位前雇员其他9位熟悉Cruise技术的人士称,Cruise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开源软件,减缓了数据从传感器到汽车处理器的速度。

Vogt表示,计划中的下一代软硬件以及传感器,将会帮助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性能。Vogt认为上述问题是测试和开发过程补可避免的问题,因为有些时候会把系统混在一起测试。

Vogt最后表示,安全是Cruise的前提,会在正式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前,把上述问题解决掉。

不过,旧金山消防局的发言人则表示,Cruise并没有按照规定,与旧金山消防局进行数据共享,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都必须这样做,以确保安全。

浪费几十亿美元?

GM今年的股价下跌超过20%,自动驾驶技术被通用极其重视,所以Cruise肩负重任,软银和本田的投资到位情况,将会取决于Cruise是否达到相应的目标。

当然,Cruise的竞争对手也面临着挑战,例如,Uber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发生致命事故后,不得不彻底改变其发展计划,甚至是暂停了相关业务,但该公司的一位官员仍然表示Uber自动驾驶技术取得进展,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来改善自动驾驶汽车的整体功能和安全性。

宝马董事会成员、研发主管Klaus Froehlich则表示,行业内的每个人都越来越担心通用Cruise会浪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软银则表示,已经将这项技术的挫折考虑在于Cruise达成的22.5亿美元的投资协议中,根据GM的公开文件表示,其中一项规定就是,只有当Cruise能够在完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进行商业化部署车辆时,软银一半以上的投资才会到账。

软银的Ronen表示,这是一项风险投资,因为这些是尚未经过证实的技术。

本田上个月宣布将会投资27.5亿美元到Cruise,其高管Seiji Kuraishi表示,通过和GM的合作,看到了Cruise的潜力,但是,大部分的投资将在2019年Cruise宣布后的12年内支付。

可能长达十年的挑战

通用汽车总裁Dan Amman曾经呼吁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地行驶在城市街道,并认为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工程挑战”,需要数年时间以及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才能发展起来。

Amman认为GM现在还是处于起跑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Cruise的自动驾驶系统达到了已经建立的安全标准时,才会向监管机构展示并发布。

Cruise尚未对公众提供巡游无人出租车服务,因为如果没有安全员,这些自动驾驶车辆将无法行驶,加利福尼亚州机动车辆和公用事业委员会表示,该公司尚未申请无需安全员即可搭载乘客的许可证。

根据Cruise离职员工的说法,被2016年通用汽车收购后不久,Cruise的管理层在内部承认,将会面临长达十年的技术挑战。